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燮军 《河北学刊》2002,22(3):127-131
南朝时期是整个编年史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历史阶段。其时编年史作风起云涌,编年史体不断完善,编年史家的史学思想在承继前人基础上更趋丰富。诸如此者,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编年与纪传二体角力争先、并行于世的格局,而且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梁末以还 ,在门风转向负面影响的作用下 ,吴兴沈氏的族势日渐衰退 ;爰及隋唐之世 ,更因为离散宗族政策的实施尤其是选举制度的变易 ,该家族丧失了乡里根基的依托 ,最终消融于官僚帝国的组织框架和文化构造之中  相似文献   
3.
藉由鄞县通志馆、别宥斋、清防阁等机构的移赠、捐献和馆员的多方收集,天一阁现有古籍18 161种、碑帖4 080种、刻石173种、书画4 000余件。明代方志和科举档案等古籍是研究历史文化的第一手珍贵资料,部分碑帖、刻石、书画,也经由历代文人墨客的收藏、印签和题跋而兼具艺术价值与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七修本"不但在内容上多所取资于旧谱尤其是"四修本",且其立意构思亦时相效仿,并因此而有对鄞塘楼氏宗谱续修序列的虚构,以及并列共存楼氏族源相异之说的自相矛盾。也因此,该谱虽不无史料价值,却终究因其往往随意拼凑而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5.
刘宋末造,秉执相异政见的荆州武装与萧氏阵营,固然崛起于门音主尸位、寇攘相仍的板荡局势,宀是源自宋室极不健全的政制建构。以萧沈对抗为表象、事关刘宋生死存亡的军政较量及其结局,深刻地影响甚而规整了宋齐之际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6.
饮食文化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是地域文化体系的生动表达。台湾菜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台湾人社会生活必不可缺的基本要素,且是台湾历史变迁与文化展演的见证,蕴含着超越物质性本身的丰富意涵。这一有效讯息需要通过历史文献学视角下的纵向考察及文化人类学层面下的横向研究得到。虽然台湾先住民确立了台湾人饮食的最初基调,但台湾菜的框架与主体乃由明清时期迁居台湾的闽南人与客家人所奠定,不断发展融合并延续至今,构成完整的饮食文化体系。虽然日据时期台湾菜一度奢靡之风盛行,但光复后很快“由奢入俭”,并经由与内地多种菜系的互动融合,呈现以融合为基础的创新性和“高档餐饮与夜市小吃并存”的层次感。台湾菜不仅是台湾风物地产的直观展现,且将台湾的文化展演过程以一种微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可谓是台湾社会发展转型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7.
沈约《宋书》之取材,虽前有所承,却多能钩稽融会、断以己意。其学术价值虽高于同记刘宋史事的裴子野《宋略》,但由于外在的人事关系发生了有利于裴氏的变动,故在梁代的史学地位不如后者。尽管如此,是书无论史书结构抑或史观,皆对当时及后世史学乃至文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沈氏家族在两汉之际迁居吴兴地域之后,政治社会地位起伏不定,最终在由孙吴亡国而引发的江南社会秩序的重构过程中上升为吴姓豪族。自兹以降,吴兴沈氏又进而力图谋求士族化,却以先后两次家难而告终。其在汉晋之际的沉浮升降,实际上反映了非士族阶层在日益狭小的发展空间内,艰难奋进却又屡遭挫折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数字化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下,涌现出了大量的网络写史作品.它们借助网络平台,以草根的情怀,站在民间的视角,用文学化的笔触写出了一部部带有当代消费文化气息的新时代史学作品,让传统史学真正走入了民间,获得了普罗大众的喜爱与推崇.其文本具有民间视野、草根情怀、文史难分、视觉化形态等多种特征,使得历史传播获得了相当的成功,但同时也出现了文本“平面化”与读者“去精英化”的趋势,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吴兴沈氏的门风转向,始于宋末齐初,终于萧梁前期,并对该宗族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深刻影响。从同期横向比较来看,沈氏的家学确实显得较为驳杂,就其纵向演进态势而言,则又相当明显地表现出它的多变性。但沈氏家学的多变,只是表象的多变,其曲学阿世的治学旨趣却始终未变。吴兴沈氏既不是所谓的天师道世家,也未见有从举族奉道到信仰分化的演变轨迹,且其部分宗人的宗教信仰,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政治投机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