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1930年代的文坛上,施蛰存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不像京派那样在自然生命中寻找生存的价值,也不像海派那样沉迷于物质世界,同时也拒绝革命文学对未来的展望。他在乡村与都市文化的时间差中确定自己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2.
1950年代的文学要求表现本质真实,并以此为创作和批评的标准。《我们夫妇之间》基本符合本质真实,但还是未完全达到要求。这使它受到严厉的批判,这种批判与确立新的文学规范有关,本文试图浅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的某种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3.
施蛰存虽被视为是海派代表作家,但并不长于对上海的叙述。他作为派海作家的意义,在于自觉运用带有强烈的现代派色彩的观念和方法,分析人物和事件,而不在于对上海故事的讲述。他是上海的观察者,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感受上海。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30年代文名正盛时,施蛰存停止小说创作,其因有三:一是他的文学观念与抗战后的文学要求不相适应,二是他在新的环境里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表达他的生存感觉,三是职业的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