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破坏性表列的模态公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列适于作为模态定理机器证明的基础.在破坏性模态表列的基础上,构造分析性模态公理系统,这种公理系统的定理很容易证明,因此也适于作为模态定理机器证明的基础.沿着安德森等人开创的方向,将分析性公理系统的应用从经典逻辑推广到模态逻辑.称一个公理系统是分析的,即它的每一推理规则的前提和结论中的命题变元相同.为了便于表述这种系统中的公理,可以先定义一种广义谢弗竖M,给出模态表达式的一种新记法,以此改进现有的破坏性模态表列,并以这种改进的结果为基础构造分析性模态公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糖尿病已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老年糖尿病的管理,以保证老年人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有着重要意义。 1.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1.1患病率高: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随着增龄不断减退,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加之老年人活动减少,体内脂肪增多、肥胖而致胰岛素抵抗,故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其抗体的变化规律、变化程度及与病情轻重、梗死部位、预后的关系。方法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将65例60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脑梗死三组;选择34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固定化蛋白质的免疫学测定(Western Blot)法测定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HSP70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 HSP70抗体滴度。结果在发病后24h 内,轻型、中型及重型脑梗死组 HSP70表达水平分别为708.67±193.56、585.95±165.39及421.18±123.87积分光密度,各组之间比较及其与健康对照组的86.08±34.13积分光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重型脑梗死抗体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型脑梗死抗体阳性率也高于轻型脑梗死(P<0.05);随病程延长,HSP70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轻型脑梗死组下降幅度较大而重型梗死组下降幅度较小(P<0.01),抗体阳性率及滴度比例也随病程的延长逐渐下降(P<0.05)。脑梗死的部位与 HSP70表达水平及其抗体阳性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测定老年脑梗死患者起病后24小时内 HSP70表达水平及其抗体滴度,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脑梗死、估计病情轻重、判断患者预后的客观、量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随机尿的尿蛋白与肌酐的比值测定是否能代替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监测尿蛋白的排出情况。方法利用美国Beckman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X9),采用双缩脲比色法测定尿蛋白,采用Jaffe动力学法测定肌酐。结果当肌酐清除率(Ccr)>10,20~,50~80,>80ml/min时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和24h尿蛋白测定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86,0.91,0.93,0.84,呈正相关(P<0.01)。结论我们认为在肌酐清除率(Ccr)>10ml/min时,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可以取代24h尿蛋白用于临床尿蛋白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0例老年高血压伴IR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缬沙坦组,前者给予氨氯地平片,后者给予缬沙坦胶囊。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检测和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空腹血糖(FBG)均有下降趋势,但用药前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用药后缬沙坦组ISI有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升高不显著(P>0·05)。③用药后缬沙坦组空腹胰岛素(FINS)显著降低(P<0·01)。④用药后缬沙坦组2小时血糖及2小时胰岛素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伴IR的患者中应用缬沙坦可以明显改善IR,可提高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1.发病情况及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可致残、致死的全身性疾病,它导致的严重后果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缺血性肾病和间歇性跛行,是威协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头号杀手.1992年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报告"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占全球人口总死亡的1/4",如采取预防措施,每年可减少600万死亡人数.同时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1996年心血管病死亡增加至29%达1550万;2000年又进一步上升至33%,死亡人数接近2000万,平均每天死亡5万多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