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之一——中国战场进行的抗日民族战争的领导权问题,海内外史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观点有三:一说国民党,因为它是执政党;一说共产党,因为它使抗战成为了人民的胜利;一说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因为抗日战争是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并且取胜的。 我以为,如果对国共两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与关系及其在整个八年抗战中的军事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大”明确宣布了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达到28000亿元左右;人均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科学技术的一般水平达到发达国家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初的水平,在某些领域力争达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这样我们才有基础,才有可能真正起飞。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方针与策略原则,更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至关重要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创造性范例之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策略思想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党史学界长期以来把“反蒋抗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列为其三大形成阶段之首,或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反蒋抗日(1931年9月—1936年5月)、逼蒋抗日(1936年5月—1937年2月)和联蒋抗日(1937年2月—1937年9月)三个阶段”;或强调“在酝酿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中,三个口号的转变……就是‘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的广州暴动,长期以来,就和首举义旗的南昌暴动,规模空前的秋收暴动同时彪炳于中国共产党的史册,成为了中国现代史上意义深远的伟大事件。 可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这样伟大的壮举也遭了厄运:一九七一年三月,由林彪“四人帮”授意炮制的《学习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参考材料》指责说:“翟秋白‘左’倾路线……认为‘城市工人暴动,是革命胜利的关键’,反对毛主席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乡  相似文献   
6.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反蒋抗日”作为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上的重大指导方针和重要政治口号,本质上还是一个着重解决阶级矛盾的、非统一战线的、“国内革命战争的方针”。这就非常突出地表明了中共临时中央对于“九·一八”事变所标志的中日民族矛盾业已上升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具体国情,是缺乏应有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对中共民主革命战略——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作一个历史考察。这既可以显现新民主主义理论对马列主义的继承性,更可以揭示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得以坚持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