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西厢记》中郑恒形象刍议姚昌炳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公认的戏曲艺术珍品。自诞生后就称雄剧坛,风靡数百年而魅力不减。凡认真阅读或观赏过《西厢记》的人无不称好。尤其是那些专家,从剧作的思想主题、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语言艺术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加以分析肯定。出于...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中确实存在如王国维指出的"关目之拙劣"的问题,一味批评或护短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关键是找到一个合理解释它的角度。中国戏曲以"曲"为本位的观念决定了欣赏戏曲时的重"情"性,而不是传统叙事文学的以故事情节为主导。观赏者更多从"情感"的层面去接受戏曲,导致元杂剧叙述带有强烈的诗性特征,而"关目"、场景等戏曲要素只是抒情的手段,人们不会特别留意,丰富真切的情思意绪才是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鬼魂·清官·大团圆︽窦娥冤︾第四折漫议●姚昌炳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的杰作,王国维把它视为世界级的悲剧作品。的确,整部剧作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氛围,其悲剧精神感人至深,至今演示于舞台仍能催落善良观众同情的泪珠。但面对剧作的第四折,论者们出现...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中蜀汉的败亡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与道德的矛盾冲突造成 ,具体而言 ,就是道德原则代替政治原则 ,蜀汉主要人物身上狭隘的“义”的道德观念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政治行为。桃园结义事件已暗示出蜀汉最后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5.
《窦娥冤》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之的研究也非常多,但仍然还有些问题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如对作品的第三桩誓愿应该怎样认识,桃杌太守究竟是不是贪官?对这些细节的不同理解,会影响到全剧的意义解读。其实,‘有些不同意见来自解读方法的偏颇,完全可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相似文献   
6.
与以往的公案小说不同 ,它没有曲折复杂的犯罪经过 ,也没有出现真正的犯罪行径 ,只是一个审理家庭财产纠纷的案件 ,案情的秘密全在《行乐图》中 ,解开秘密完全靠滕大尹的精明与智慧。滕大尹以个人的智慧和官府的威严 ,结合鬼魂传说与故弄玄虚 ,巧妙地处理了一起家庭财产纠纷。但滕大尹并不是所谓公正严明的清官 ,在他的精明中暗藏着贪婪 ,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官僚新形象。小说因此具有了新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国可说是个诗的国度,诗学传统源远流长.元代以前,抒情诗的发展已臻顶峰,诗学的理论探讨也趋于成型.宋元之际,叙事文学勃兴,古代文学进入到一个大的转型期,固有的抒情诗的创作经验和与之相关的诗学观念如何适应以情节、人物为主的叙事文学,这实在是一个文学史和诗学研究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文学史上,率先受抒情诗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诗化倾向的叙事文本是元代杂剧.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作为一部内蕴十分丰富的神话小说,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挖掘其价值与意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传统的写美女爱情的词句理解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这种创造性的阅读方法及其得出的“三境界”结论,对我们重读《西游记》极具启迪意义。《西游记》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追求崇高理想,为之努力奋斗,历经艰险,终于到达胜利彼岸的精神与过程  相似文献   
9.
马致远《汉宫秋》杂剧中不少曲词出现了时代先后杂糅的穿越现象。剧中虽存有汉代人说唱汉代以后事这种"不合理"情形,可从未影响和动摇此剧的杰出成就与崇高地位,主要原因在于明清曲论家对历史剧中的此种情况均持宽容态度。这对今人阅读理解古代历史剧和创作当代历史剧,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睢景臣的套曲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运用“陌生化”的艺术变形手法 ,讽刺了最高统治者刘邦 ,是一部讽刺喜剧。这是大家普遍认可的结论。但作品的意义不仅此而已。如果我们换个角度 ,联系到元代文人的现实处境来理解 ,就会得到新的启示。作品内涵应该还包含有对人的本质性思考与争取人格平等的意识在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