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日趋游戏化的世界之中,游戏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密,甚至难解难分。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为我们经由游戏的视角来反思生活与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从消极的方面来说,这也为哲学的反思提出了严肃乃至严峻的问题,即如何通过游戏之中的反思来说服、引导玩家挣脱游戏装置的操控。在这个方面,福柯中后期所提出的真理游戏的概念具有深刻启示。他一方面展现出从权力向治理的转化,进而揭示出治理之中的两个要点,即引导灵魂及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又将真理游戏细分为从政治游戏向哲学游戏的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说服力成为一个关键的要点。如何像苏格拉底那般进行哲学式的真理说服,而并非仅仅臣服于智者式的信念说服,也就成为引导未来电子游戏走向哲学游戏的一个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先验经验主义往往被用来界定德勒兹哲学的根本特征, 但这个名号本身就包含着有待澄清的种 种难点和疑点。 学界往往倾向于将先验性等同于内在性, 进而仅将先验经验主义看作德勒兹的生命论的另一 种体现。 但实际上, 在德勒兹的早期思想发展之中, 先验性已然呈现出某种与内在性深刻对立的动机。 此种 对立最早出现于他对休谟问题的独到回应, 后在 《差异与重复》 中呈现得尤为清晰。 从时间的第一种综合 到微分式的理念论, 从经验到先验, 从休谟到康德, 这条隐含的线索也标志着德勒兹思想出现过的最为关键 的否定性裂痕。 在晚近的法国思想之中, 梅亚苏的思辨唯物论及其核心命题 “唯有偶然性是必然的” 似乎 正是先验经验主义的最极端而深刻的推进。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日趋游戏化的世界之中,游戏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密,甚至难解难分。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为我们经由游戏的视角来反思生活与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从消极的方面来说,这也为哲学的反思提出了严肃乃至严峻的问题,即如何通过游戏之中的反思来说服、引导玩家挣脱游戏装置的操控。在这个方面,福柯中后期所提出的真理游戏的概念具有深刻启示。他一方面展现出从权力向治理的转化,进而揭示出治理之中的两个要点,即引导灵魂及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又将真理游戏细分为从政治游戏向哲学游戏的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说服力成为一个关键的要点。如何像苏格拉底那般进行哲学式的真理说服,而并非仅仅臣服于智者式的信念说服,也就成为引导未来电子游戏走向哲学游戏的一个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在《语言的圣礼》中,阿甘本结合誓言的考古学线索,最终回到述行式这个当代语言哲学中的重要问题。结合从奥斯汀到塞尔一脉对述行问题的相关讨论来考察《语言的圣礼》,不仅可以充分揭示阿甘本文本中所潜藏着的问题环节和论证思路,更能敞开出新的思索可能。而经由保罗·德曼对尼采文本的解构式分析,述行式本原处的诅咒之力以及由此衍生的主体的自我设定问题,皆足以成为对阿甘本的论证的重要补充乃至引申。  相似文献   
5.
姜宇辉 《学术研究》2020,(10):154-163+178
体验是近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来体现出纯真和被动两个基本特征,但在随后的发展演变历程中发生了裂变,纯真性要么被质疑,要么被转向主动性,而被动性则日渐被遗忘和遮蔽。直到后现代主义,被动性这个要点才被重提,但最终却走向了"无主体之体验"这个困境。由此我们试图跟随米歇尔·亨利,通过对表象—自我表象这个近代主体哲学的根本症结进行批判,进而敞开另一条重建主体性的道路,这尤其体现于自我触发这个根本性运动及苦痛之情这个被动性本原。由此亦得以回应晚近当代艺术中对精神性这个主题的迷执和困惑。通过细致比较亨利和科耶夫对康定斯基的截然不同的解读,我们试图从作为"具体之整体"的精神性返归到作为内在灵魂之震荡的苦痛体验。这些都可以在康定斯基的具体作品中得到诸多佐证。从精神到灵魂,从被动到主动,从自我表象到自我触发,由此为后人类时代的主体性重构提供了一条切实的兼容思辨与体验、哲学与艺术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虽然没有详尽的分析 ,但记忆的问题仍然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 ,因为只有通过对书中涉及记忆的几个经典案例的深入阐释 ,我们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他一些为人熟知的问题 (尤其是“私人语言”的问题 )和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独特规定  相似文献   
7.
德勒兹与克尔凯郭尔之间的哲学对话,近来愈发成为研究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但其中也暴露出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过于将克尔凯郭尔“德勒兹化”,进而忽视了绝对否定这个二者之间的关键区分;二是过于局限于文本的出处细节,而无法在二者之间找到深层的互通。纠偏和推进该项研究,需要首先围绕绝对否定这个要点辨析两位哲人关于生成-主体的不同理解,再进一步从否定性这个要点出发对德勒兹哲学本身进行一番重释。减损式的否定性操作充其量只具有局部和过渡的效应,但在两卷本《电影》中深入诠释的“相信此世”这个命题却逐步展现出绝对否定的潜藏契机。  相似文献   
8.
思·言·身——梅洛-庞蒂晚期思域中的语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洛-庞蒂对语言的思索似乎采取了两条相对独立的道路:一是从语言内在的维度出发,探索意义创生的机制以及思想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二是从身体与世界的存在论层次出发,进一步思索语言和身体之间的本质关联。这两条路线当然不是对立的,沟通二者的结合点正是不可见的身体与间隙这两个相通的概念。它们最终将语言和思想(观念)归属于世界肉体自身的表达。梅洛-庞蒂的语言观和马克思对于语言的论述之间有着近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思想-意象"是德勒兹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试图回答的是"思想"之真正起点的问题.以往的哲学家倾向于将"意象"从属于"概念",以作为后者的潜在"预设",而在德勒兹看来,"意象"是激发"思想"不断"重新开始"的真正动力.同样,巴什拉也就"意象"与"思想"之间的张力问题展开过富有创见的论述.比较这两位当代法国思想大师之间的近缘性是富有意义的.不过,德勒兹并未深入论述尼采的"思想-意象",而这个问题在巴什拉的<空气与遐思>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两个相关的基本层次来分析福柯的《古典时代疯狂史》。首先,在历史诗学的层次上,围绕"疯狂"所形成的历史性叙事可以大致区分为四种主要的类型(隐喻、转喻、提喻、反讽),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和演变线索实际上构成了整部著作的基本框架。然而,在更深的层次上,这些话语策略还同时具有哲学上的内涵,它们对应着西方哲学的思维模式的历史性转化,从而揭示出了历史与哲学之间的深刻关联,并为我们进一步反思西方哲学的当代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