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有效开展R&D是实现经济增长、组织进步的关键,主流经济学探索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提出技术进步是通过组织和单个行为人的行动实现的。在构建R&D活动中组织行为逻辑的基础上,文章采取分层抽样的统计方法,对甘肃省2007年的科技计划项目进行了分析,比较了高等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几种典型行为,从而印证了组织的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内生化转型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参与主体嵌于一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因此经济的内生增长与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经济的内生增长依赖每个参与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自由追求,政治与社会环境塑造市场参与者,同时参与主体也会寻求改变制度环境。当经济体制改革边际效用递减时可以重点选择社会体制改革,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市民社会以保持改革的渐进性和稳定性,同时主动寻求政治体制改革,以保持政治、社会与经济的相互协调和适应。  相似文献   
3.
4.
产业转型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现实中许多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型经常面临困境,而以产业这一"客体"本身为分析对象无法为产业转型过程提供更为坚实的微观基础。在主体方法论的视角下,以构成产业的主体,即企业、个人及其行为和互动为出发点,研究产业转型的过程及其均衡的决定。一方面,个人在既定的制度约束和信息条件下试着选择相应的行为策略,企业通过一体化决策不断改变产业形态;另一方面,企业和个人也有改变现有制度约束的需求和愿望。不恰当的政府干预却经常扭曲或阻碍这一过程的自发进行,从而影响产业的正常转型。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条件。但中国经济学与世界前沿明显存在较大差距,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知识、轻方法,重模型、轻思想,重理论、轻实际的浮躁现象。在深层次则体现为思想和教育市场与经济理论的背离,对经济思想史和数学的分离及不重视,对方法论和工具论的混淆及缺失,同时又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对话,以至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不深刻,对逻辑的追求不彻底。中国经济学教育可能的出路为:"粗放式"教育向"集约式"教育的转型;教学过程中对经济学规律的贯彻;课程设置中加大经济思想史和数学工具的权重;积极与其他学科对话,反思和修正现有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6.
姬超 《人文杂志》2023,(4):11-21
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在理论中尚没有取得应有的关注和地位。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实际上是“以资本为中心”,国家服务的是资本利益而不是人民利益,因此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现代化,也无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由于中国“社会嵌入在国家之中”的历史事实,推动现代化成为国家的内在责任,国家伴随着现代化而成长。基于国家成长角度的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表明,国家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在现代化的不同阶段,国家作用具有差异性。在“站起来”阶段,国家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强制性整合,为现代化的启动奠定基础;在“富起来”阶段,国家着力增强经济和社会主体力量,释放现代化建设的活力和创造力;在“强起来”阶段,国家为经济和社会提供基础性框架,创造发展新动能和新平台,推进可持续的现代化。中国超越了“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文明贡献了新成果、新形态,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参考或镜鉴。  相似文献   
7.
组织变迁是适应环境变化、保持效率和竞争力的必然趋势。新古典经济学主要关注资源配置问题,把组织和制度看作外生给定的;新制度经济学将组织和交易费用等制度因素纳入分析框架,构筑制度框架下交易费用、分工、组织及其变迁的内在逻辑,但其内部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对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及新制度经济学内部组织变迁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比较分析,以更全面地把握组织变迁的逻辑。  相似文献   
8.
9.
姬超 《东南学术》2021,(3):144-155
科学理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基于发展型国家的理论视角,可构建偏向性政策—经济增长—政府规模扩张的逻辑链条,分析发现:发展型国家的首要目标在于寻求经济增长,政府规模扩张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条件的;在增长初期由于资源极度稀缺,发展型国家只能优先选择少量战略性部门进行偏向性政策扶持,从而快速突破资源约束;部门之间的前后向联系为战略性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共赢创造了条件,激发了社会整体的生产性努力;随着发展程度的提高,逐渐加强的利益冲突产生了调整偏向性政策的需求,以重新分配经济机会或调和社会矛盾.在上述过程中,市场和社会催生政府推出偏向性政策,政府规模扩张伴随着经济增长得以同步实现,基于中国发展经验的2SLS模型检验证实了这一论断.为避免偏向性政策带来过度的社会分化,需适时调整偏向性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创造热情,避免利益集团的固化.  相似文献   
10.
语言转向构成了哲学史上第二次大的变革,原先在认识论中作为客观事实完美映像的工具:语言开始成为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一转向对其它学科的影响极其深远并且有力促进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经济学却在这一科学潮流中落伍了,仍然困囿于逻辑实证主义,因此也导致了社会分化、价值失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可持续发展难题。未来经济学理论的修正和构建必须紧跟科学哲学的最新进展并反思自身的局限性,加快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融合进程,由客体世界逐渐回归主体世界,在主体意义上为经济现象建立坚实的微观基础,从历史和过程的角度探索经济运行的真实逻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