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中洋溢着一种积极入世、积极干预的人生观与历史观.他非常注重主观世界(尤其是意志)对于社会历史的积极意义,希望藉此摆脱人在历史面前的消极被动局面.这不仅是直接面对社会历史环境的选择,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鉴于毛泽东在其人生的不同时期对主观意志的把握是不同的,毛泽东一生可以划分为青年毛泽东、建国前的毛泽东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毛泽东三个时间段,并分别做出考察.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非常重视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人以及历史的积极作用,并希望籍此摆脱人在历史与客观规律面前的消极被动局面。这不仅是直接面对社会历史环境的选择,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逻辑发展的必然。毛泽东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历史发展可划分为青年时代、建国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3个时间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质,都与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阶段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群众观点,从实践角度将哲学观点上升为党的工作路线,以群众路线为切入点推进实事求是,以群众路线为基础构筑党员荣辱观,以群众路线为主线构筑推动历史发展的合力,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将毛泽东对党群关系的本质分析、解决路径与当前实际相结合,对推进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及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非常重视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人以及历史的积极作用,并希望籍此摆脱人在历史与客观规律面前的消极被动局面。这不仅是直接面对社会历史环境的选择,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逻辑发展的必然。毛泽东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历史发展可划分为青年时代、建国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3个时间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质,都与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阶段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刘剑峰  孔翠萍 《东岳论丛》2005,26(5):158-162
毛泽东的人学思想经历了青年时期、成熟时期以及晚年时期三个阶段的发展。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三种异质的文化资源,在毛泽东人学思想的不同发展时期分别占据了不同的地位。与此同时,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直接面对的社会现实也是促进毛泽东人学思想转变的重要因素。理清这一历史的线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全貌,澄明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发展观的理论定位从本质上而言,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最初思考与哲学解答。其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情境,开启了对“苏联模式”批判性继承的探索之旅。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基根使其具备了互动性基础上的实践活力以及反思性基础上的理论开阔性和广泛指导性。当今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与毛泽东当年尽管具有主客观因素的差异,但不可否认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同构性,全面剖析并深刻把握毛泽东的发展观,对于当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永恒的话题,发现毛泽东、研究毛泽东、理解毛泽东,是永恒的历史责任。作为《百年后的毛泽东》丛书中的一部,中共中央党校薛广洲教授的近著《毛泽东与中西哲学融合》(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致力于从学术层面拓展与深化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在中西哲学融合的视界中为展现和勾画毛泽东的哲学思想肖像做出了自己的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儒家思想之间存在着非连续的、超越的关系。这种超越是毛泽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其哲学基础与其基本特征的扬弃。尽管毛泽东晚年发起了对孔子及儒家的批判,但儒家思想中的某些消极因素还是对他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忧患意识与入世精神、民本思想、仁政与阶级、大同思想与理想主义4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对儒家思想的扬弃。  相似文献   
9.
10.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对苏共二十大后的特殊历史年代中,社会主义制度下现实矛盾问题的直接理论总结,对判定社会主义制度下矛盾归属提供了原则依据,为解决现实矛盾问题提供了直接方法论指南。该文以对立统一学说为自觉方法论前提,观察、分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矛盾问题及其处理,在理论上发展了革命导师的方向性观点,做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探索,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地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