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孙占元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代表和体现着中国近代史发展历史趋势和前进方向。在近代中国,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拯救民族危亡并争取改变和延缓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打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腐朽统治以扭转中国的衰败局面并谋求和争得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促使诸多有识之士重新审视儒学经世的内在价值,在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宋学与汉学纷争的景象中,能够贯穿晚清学术的一条基本脉络是儒学经世传统的复兴,进而形成了一种与时代发展脉搏相适应的经世思潮;近代中国还要应对西学东渐的影响,从"中本西辅"、"中体西用"、"中西会通"到"兼采中西",呈现出中西文化的磨合与交流氛围、采纳与排拒的论争。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讨论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如何确立中国近代史的体系,而且关系到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怎样评价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80年代以来,史学界就如何表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主要有八种说法。  相似文献   
4.
150年前,林则徐揭开了中国近代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帷幕。为了进一步阐明林则徐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杰出贡献,寻求出他指导自己斗争实践的思想动因是必要的。本文拟就林则徐的反侵略思想进行一些探讨。一商品输出和武力干涉是西方资本主义侵华的两种主要手段。鸦片战争前,在西方的一般商品难以打开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殖民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洋务思想,是对洋务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有倡导作用的思想,它包括洋务派官僚和洋务理论家关于洋务的共同认识,它在19世纪60至90年代形成为一股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新的社会思潮。对洋务思想做综合性研究,以判明洋务思想的特质和所括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变局”思想 “变局”思想的出现,与两次鸦片战争的炮火对中国的冲击紧密相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初步意识到中国已处于西方列强不断侵略的环境中,提出了“变局”观。1844年,黄钧宰首倡此说。他指出,中国人“初不知洋人何状,英法国何方也。乃自中华西北环海而至东南,梯琛航赆,中外一家,亦古今之变局哉”。此后,黄恩彤指出:“迨英吉利立市开关,粗角条理,而米利坚、佛兰西各使踵至,均不免非分之干,其余各小国亦窃睨其旁,妄生觊觎,均数百年中外一大变局也”。此时的“变局”观主要基于对西方列强  相似文献   
6.
天津机器局创办于清末洋务运动时期,它是继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之后清政府经营的又一个规模较大的办军事工业。本文试就该局的创办原因、经营过程作一些必要的探讨,并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历时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强运动。尽管这场运动并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的主导思想却在于“求强”与“求富”。以往,人们常把“中体西用”视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与洋务运动的主旨是不尽相符的。实际上,洋务运动是在“求强”“求富”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而“中体西用”乃是服务于这个中心思想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近代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时代巨变之中.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洋务新政、戊戌新政和清末新政相继出台.对于这三次新政,史学界褒贬不一.尤其对洋务新政和清末新政的评价,或说成是反动的运动,或把它们同戊戌新政并列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都未免失之偏颇,难以令人信服.本文试就这三次新政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9.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单纯的农民革命还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抵抗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的民族战争?近代教案与义和团运动的关系如何?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几点看法。一近代中国,教案迭出,此伏彼起。教案,即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或称反洋教斗争。如果从19世纪50年代的西林教案算起,到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期间,全国共发生大小教案四百余起,平均每年有十起之多。这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有的历史现象,要对这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日甲午战争史的研究,素为治史者所重视。自1980年以来,出版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戚其章的《北洋舰队》(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戚其章主编的《甲午战争九十周年纪念论文集》(齐鲁书社1986年版),孙克复、关捷的《甲年中日海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甲午中日陆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孙克复、关捷主编的《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孙克复的《甲午中日战争外交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吴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