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发展脉络,比较中西古代文学批评,总结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M·H艾布拉姆斯教授的文学批评四要素理论框架下对文学与影视进行了具有针对性地比较,说明文学在电子图像时代具有独立的品格,是影视所不能代替的,文学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3.
民族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促生了晋察冀诗歌,生死存亡的呼唤和感时忧国的文化传统使得晋察冀诗歌放弃了个体生命体验的关注,而更多的抒写战时生存的群像,真沉而深切的抒发了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全体民众对敌人残暴的愤怒和对中华民族的无限忠诚,以群体关怀的抒情个性在中国新诗历程中标示出其特异的抒情个性,情感中流淌着中华民族古典传统和社会现实相融合的血液,饱含深情的融入到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中.  相似文献   
4.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为指导,利用审美中介理论,通过对自然诗化的民族传统进行美学梳理,展示了我们民族传统特有的诗性智慧和艺术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陶渊明诗文中鸟的意象的分析,展示陶渊明诗文中鸟的意象的特定内涵。主要从渊明前期功业追求和后期隐归田园两个方面分析诗文中鸟的意象的意义象征和情感寄托。  相似文献   
6.
视觉文化具有现代公民社会中的公众文化与平民文化性质,在这种文化态势下,文学的边缘化显然具有某种文化转型上的必然性,并表现出从属于视觉文化的“图说”化趋势。这使得文学终结论再次甚嚣尘上,因此,本文重点探析影视与文学二者的关系及文学特定的、不可取代的人文本性与美学本性,这些优越而深刻的独特本性决定了文学并不存在终结的问题,并指引着文学走向永恒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间性在传记文学中有着突出而集中的表现,从传主选择、传主塑造到读者共鸣,形成了一场知识分子间跨越时空的交谈与对话.  相似文献   
8.
陆机诗歌体制多样,其七言诗的创作为该种诗体获得正当诗坛地位及成熟作出了贡献;富有藻采,主要表现在大量运用对偶、事类、比喻等处;具有强烈的人工色彩;总体风格是雄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