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常立霓 《社科纵横》2010,25(4):89-93
东干作家尔利·阿尔布都创作了一系列生活在中亚的中华回族女性后裔群像,既有在回儒双重文化规约下命运多舛的老一代东干妇女,也有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兼具男女双重角色的东干女性,还有在集体农庄时期因掌握知识而改变了命运的东干新女性。这些被遗忘的女性群像的塑造,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东干女性的现实生活、丰富世界华语文学女性形象以及中国回族女性在社会转型期自我主体建构的借鉴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干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都受到苏联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二者在汉字拼音化、言文一致、文学的大众化与民族化等问题上相互契合,可互为参照,比对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鲁迅三组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命题出发,以“众趋人格”作为理论手段,把鲁迅的“国民性”理解为兼具开放性与自足性的系统,从而为鲁迅“国民性”研究中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疑点提供了一种阐释可能。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新诗     
鲁迅与新诗○常立霓在鲁迅博大精深的作品体系中,新诗相对比较薄弱。研究者的目光也主要投向他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旧体诗等。作为文坛巨匠,鲁迅不忍卒见诗坛一味地寂寞下去,曾表示要“打打边鼓,凑些热闹”(《〈集外集〉序》)。从他的第一篇文言论文《摩罗诗力说...  相似文献   
5.
“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是儒家古典诗歌理论的重要范畴,对我国古典诗歌产生极大影响。近代以来,西方个性解放主义思潮传入我国,诗教传统已不适应社会和诗歌发展的潮流。一些深受文化传统影响的诗人在创作中开始不自觉地冲破“温柔敦厚”的樊篱,中国传统诗歌承载了更多个性解放的时代内容,因而具有了现代意义。陈三立的许多作品中保存并发展了晚明以来诗歌流露出来的那种自我意识急速膨胀但又严重受制于现实的哀伤、敏感与悲愤,尽管由于自身以及时代的局限,陈三立没有在思想上彻底摆脱纲常名教,但在诗歌创作上回应了晚清民初小说界的“哭泣”主题,他的两难处境,实际上也是晚清时期处于新学旧学交界时的文人的两难处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6.
从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民间风俗、中国文学在中亚的伊斯兰化等不同层面,探讨了中亚东干文学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可以看出,其文化资源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受俄罗斯主流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具有伊斯兰文化的特点。东干文学已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戴望舒诗歌的象征意象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望舒诗歌的象征意象群落常立霓中国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从《诗经》中已见端倪,有人用现代术语解释“兴”与象征大体相近,兴与象征虽不能等同,却到底有相通之处。到了屈原则自觉地运用象征性意象,后来,象征性意象便被普遍采用。戴望舒被归入“现代派”,他的创作倒...  相似文献   
8.
"看/被看"模式的消解--从《复仇》到《突围表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作品中,有许多具有现代意义的模式,且这些模式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反复出现.在"看/被看"这一模式中,残雪是唯一一位把"看/被看"模式消解到底的作家.比如,她在<突围表演>中描写的三个意味不同的裸体表演场景,就是对鲁迅<复仇>中提出的"表演者/观看者"之间关系的颠覆性质疑与逆转性深化.  相似文献   
9.
世界华语诗苑中的奇葩--中亚东干诗人雅斯尔·十娃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亚东干文学定位为世界华语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由此出发考察了雅斯尔·十娃子在世界华语诗苑中的地位,并从文字、语言、诗歌的精神内涵及艺术形式方面具体论述了其诗歌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世界华语文学的概念,将东干文学定位为世界华语文学的一个分支,勾画了东干文学的演变历程,把民间文学与俄罗斯文学视为东干书面文学发展的两大动因,并从拼音文字、语言、文化等不同层面揭示了东干文学独特的研究价值.由于中国文化是东干文化的母体,因此中国学者具有别国学者无法取代的研究优势,中国研究者能破译东干语中的某些文化密码,在对东干语言、文化、文学的看法上,中国学者提出了与其他国家学者不同的观点,预见了世界东干学研究中中国学派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