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5月24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曼君先生来到江汉大学,在图书馆报告厅作了一场《春天的诗生命的诗--关于生态文艺批评三题》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题可归纳为启蒙、救亡和革命。然而 ,救亡文学和革命文学首要表现的分别是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 ,相对漠视人的存在。文学必须以表现人为目的 ,只有建立在人学意识基础上的启蒙文学 ,才有可能成为传之后世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批评之所以在晚清发生现代转型,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主要与国学中的经世致用思想、西学东渐后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以及文学自身文体变革等密切相关。经世致用思想导致文学救国论产生,使文学批评功能发生改变;西学东渐后出现的新型知识分子,使文学批评的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中西学视野结构;文学文体变革导致文学批评文体变革,使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晚清之前的中国文学史上,从未有过"革命"之说,但为何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却喊出了"三界"革命的口号?这是因为受了从西方传入的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在晚清时传入中国,后逐渐成为近现代中国的主要意识形态,从而影响了当时学人的世界观,粱启超的文学革命论便是其进化论世界现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对苏联文学批评的接受,恶化和助长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工具论倾向。许多文学批评工作者狭隘地理解"革命文学"的理论性质,片面夸大"革命文学"的社会功能,忽视文学的艺术审美属性而强调"文学工具论"。同时,中国文学批评也常用简单粗暴和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对待文艺中的思想问题和是非问题,即用政治式的宣判来解决文学问题,或用政治话语来代替文学的审美分析,从政治的角度来对文学作品进行价值评价。苏联文学批评之所以会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工具论产生影响,其一是因为苏联文学批评中原本就存在工具论思想,其二是因为中国接受苏联文学批评时的功利立场。  相似文献   
6.
庄桂成 《江汉论坛》2004,(3):109-111
典型论是中国20世纪文论的核心范畴,它来自于西方,"五四"前后传入中国并引起三次大型争论.争论中所提出的一些主要观点,几乎都受到了黑格尔典型论的影响.20世纪末,典型论争才逐渐归于消解,才逐渐走出黑格尔的"光辉".这告诉我们,面对历史伟人要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会更加接近真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文学最根本的变化,便是人的观念的不断发展。郭沫若的历史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形式,丰富了百年中国的人的文学。“五四”时期,他高扬个人主义的旗帜,追求人的自由和自尊,这是与外来文化的刺激分不开的。抗战时期其人学意识则分化为两股潮流,即人性人道意识和民族意识。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人学意识退化,其主要原因是作家主体意识的否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生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有价值的课题。然而,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生,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生应达到什么目标,如何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进行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研究。  相似文献   
9.
书法艺术通过线条的表现形式,展现力度与气韵,可形成独具特色的意象美。谭仁杰书法的意象美主要体现在线条、笔触及其运动的节奏感上。他的书法线条、笔触具有明显的刚柔、长短以及轻重、疾徐、枯润等变化,作品以榜书和行草见长而兼容各体,审美意象宛如云鹤而神态各异,或古朴清丽,或潇洒自然,或气势雄强。谭仁杰的书法多属于少字派作品,形式简洁,重笔墨表现,与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少字派书法有一定的渊源。其早期作品多使用侧锋,激扬大胆,增加了作品的美术效果和美学意象的丰富性,近期作品大量使用中锋,即使在“渴笔”处也能做到中锋行笔,适当使用侧锋,平静厚重,提升了作品的内涵。他通过对汉字的书写来表达个性,以雄奇险劲、流动秀美的笔触,曲直疏密、黑白相间的布局,创造“云鹤游天、群龙戏海”的意境,作品内容与美学意象的高度统一是其书法创作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 ,经历了 2 0年代初 - 1936年的发生期 ,1937- 1976年的巩固期和 1976年后的发展期。中国化的过程是曲折的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