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43年来,民族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民族文献的二、三次文献加工却未跟上,尤其是索引工作。贾忠匀编著的《布依族研究资料目录》带了一个好头,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因而荣获了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10周年2次文献优秀成果奖”(此次评奖分优秀成果奖、成果奖、特别奖三个等次)。为了使这项事业得以发扬光大,笔者仅就该书编排方面的一些特点,简评数语于下,企望更多的有志之人都关心这一工作。要编制一部较为大型的索引,首先要确定一个既符合实际,又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分类体系。符合实  相似文献   
2.
1991年6月3—6日,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葛洲坝党校、省社科院《江汉论坛》杂志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部、华中师大《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学术讨论会在葛洲坝举行。现将讨论问题综述如下: 一、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是一项伟大的理论创造;科学社社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长期积聚起来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从时间上看,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自从出现了民族分别,产生了国家,就有了爱国主义的情感方式、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爱国主义思想有强劲的生命力。从空间上看,它是一个区域的概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由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乃至思维方式各异,因而有不同的爱国主义情感方式、不同的爱国主义思想观念。但是,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拟或是现当代,爱国主义都是任何民族、任何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一种精神支…  相似文献   
4.
历史常常是这样:思想、学说一旦吸引人,一旦被人们所掌握,就能够产生改天换地的力量。整整一百年以前,“社会主义”在中国近代的两位历史巨人的思想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一个是主张在中国走君主立宪道路的梁启超,1903年2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7号上发表了《中国之社会主义》的文章。他认为,“社会主义者,近百年来世界之特产物也,概括其最要主义,不过曰: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源泉”。梁启超按照当时用中学会通西学的方法,将社会主义同中国古代着眼于均产的经济改革政策联系起来。一个是主张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在1995-2005年间对李大钊传播唯物史观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进展.本文立足于全面的学术成果,对此进行了综述,并予评论.本文认为:就成绩而言,相关研究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新进展,一是关于李大钊所使用和界定的唯物史观概念的研究,二是关于李大钊传播与研究唯物史观理论的内容分析,三是李大钊传播与研究唯物史观的影响和意义讨论.检讨近十年来李大钊传播与研究唯物史观的研究成果,有两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有待探讨:一是李大钊唯物史观研究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二是李大钊传播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的联系.本文还对加强和改进本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值得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有学者认为“信仰”乃宗教用语且为西方独有,中国没有信仰的历史和传统,故不宜使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法.主张用“马克思主义信念”取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使用.一字之差,关乎是否应该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阵地的问题.尽管“信仰”和“信念”并非性质对立的概念,也有着意蕴上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二者的区别却是不容忽视的.更为重要的是, “信仰”非狭义宗教独有,更非西方独有.用“马克思主义信念”取代“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不足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伟大性,反而容易引发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适宜的困惑,并因此而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群观是极其重要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群观,必须做到三个“辩证统一”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与善于集中人民群众智慧的辩证统一;视人民群众为“上帝”与敢于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辩证统一;既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又善于带领人民群众向前进的辩证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群观,最本质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群观,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8.
从周秦到明清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社会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变革.圣君良相、英主贤臣、志士仁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背景下进行了改革.他们不墨守陈规、不拘泥旧套,因时而改制,宜势而变法,在中国古代历史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出出惊世骇俗、启迪后人的活剧.改革家们为了保证改革成功,都努力造就自己的人才队伍.他们为了罗致人才,为己所用,有的千金买士,有的退位让贤,有的以人为鉴,有的三顾茅庐…….他们高瞻  相似文献   
9.
康凤云 《江汉论坛》2004,2(3):40-44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认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体系、逻辑结构、主要特点和理论特色。在已有的研究中,对此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并未进行专门的、重点的讨论,因而就不能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条件和思想来源问题,在邓小平理论中予以理论体系的定位,讨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其他重要的系列问题也就缺乏逻辑起点和厚重感。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提供了思想养料,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源头活水;邓小平科学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依此判断中国社会的现代走向和历史方位,这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折和当代世界发展的浪潮,紧扣时代主题解证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这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  相似文献   
10.
康凤云 《江汉论坛》2005,2(7):21-24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目标取向,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中的目标取向与发展道路是关联性的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目标取向的完整内涵,从而相应地在四个重要方面体现出理论特点和时代特色。因此,从历史、时代与理论发展的方位,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目标取向进行评估和定位,得出的结论就是:它既是对近代中国“现代化难题”的历史性解证,又是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热潮的智慧性指引,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