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设计美学批评不指涉“标准”,但代表了对“标准”的态度。信息社会语境设计美学批评的主体意识主要集中体现于经验的判断力问题上,涉及基于信息本体论的主体、对象与方式三个层面:技术型社会的认知逻辑客观上为洞彻科技光晕笼罩下的设计主体提供了理解框架;而信息交互式的主体间性则构成了设计范畴体验式的“存在”,以之为对象进行经验判断,...  相似文献   
2.
设计其本质即是一种价值判断主导的形态转化过程。在这个创造力实践中,人的内在伦理意向在设计中被物化,并呈现于功能意义的产品。信息设计范畴的“公共性”其实是设计在人的“生理尺度”、“心理尺度”之外的一种道德“律”,也正是这个道德“律”的存在,信息设计才能成为负载社会价值的实践。客观上达成信息设计伦理意向的“应然”,有两条实际进路:一是“自律”之外的行为限定,二是“他律”之外的责任反思。无论是“自律”还是“他律”,最终指向都是“人”。在这里“人”是社会意义的符合体,并与真实世界的生活境域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竞争力概念的深刻变革,集中体现在竞争力战略重心的内移上,即企业的内部资源与能力成为了影响竞争力优势的核心因素.品牌作为企业的一种整合性知识产品,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评估参数.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提高品牌的文化适应力对于中国本土品牌的跨文化传播来说意义深远.品牌的文化适应力集中体现在品牌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对于标准化和差异性的兼顾,而在品牌传播与设计过程中优化企业的内部资源,提高企业对于品牌知识的管理能力,则是在新经济环境下塑造强势品牌形象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4.
微电影作为高歌现实主义的视觉形式,是影像制造从精英走向大众,从神秘主义走向理性主义的过程产物。微电影的"真实"与现实的"真实"其"正身"之间无法比较,那么问题的关键就不是纠结"真实"与否了,而是追问话语者依据哪些规则在建构"真实"。倡导微电影创作的"精神真实"就意味着把判定真实的权利完全交给社会主体,从而隔离与意识形态和商业秩序之间的关联,从而达成为视觉理性"去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的消费实质上是一种意义的消费,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文化的渗透。品牌是现代消费社会的特征性元素,它是一个整合性的价值体系,符号价值是它基本的构成单元也是品牌社会生命延续的支点。作为消费社会中的品牌,它不但具有艺术的特性,而且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于是用"艺术-文化"系统来解释品牌的价值转换机制就有了理论的依据。艺术和文化成为经济事物的桥梁是"情感"。我们可以把品牌视为一种情感劳动,它通过联想表达一种文脉关系。如何与消费者建立起长久的情感联系是品牌传播的一个实质性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品牌的经营者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观念转变。品牌是一种包含艺术和文化特性的经济事物,其价值并非只是市场层面的,只有把握住那些看似"非经济"的因素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图形界面的隐喻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可以让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或操作过程通俗化.隐喻在图形界面设计中是一种基本的造型观念和重要的表现手法,它主要通过图形符号来传达意义.图形界面设计构筑隐喻的基本方式是归纳与联想,通过归纳和联想来阐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形成恰如其分的隐喻解.隐喻作为认知思维的一种方式,它与人的认知过程、记忆过程和情感因素息息相关,它能使图形界面的信息交互更加通畅,它也能演化成为一套有效的设计程序与方法,用以增强图形界面的可用性.总之,隐喻是一种设计的潜力资源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镜像中的咖啡标定了人的"现代性"品格,而这种品格在演化为时尚印记的同时,也发展出一种新型的权利关系,即现代性意义上的身份认同。客观上咖啡消费体现了一种如何在更替变化的现代性环境中确认自我的方式,而这个现代性身份符号的背后,媒介语符的作用不容小觑。媒介创造需求,而需求又折射身份的价值,与其说咖啡的消费是一种需求,不如说是现代性骚扰下的身份焦虑,这种焦虑似乎只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才能缓解。媒介依据现代性(时尚)的逻辑编织的"咖啡神话"让我们期待那个若即若离的"理想我"。"镜"中的"像"与"人","咖啡神话"与"理想我",向我们确认了这样一个事实:主体存在的视觉基点是被规定出来的可见性。这种可见性的规则,其制定者是"现代性",而执行者则是"媒介",咖啡媒介镜像所控制的"自我"和对"自我"认知的位移,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视觉和有关视觉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艺术生产论是马克思以“主体性介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艺术“异化”现象进行价值批判而阐发的理论形态,其话语逻辑是通过对艺术创作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考察,来重获对“主体性”的认知。在这里的“主体性”是一种非精神独占,并涵盖主体、客体与实践的复合性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不单指主体自身,也指主体通过改造客体的活动而建立的世界。它是艺术活动把握不确定性的实践观,也是通过阐释艺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在艺术实践中逐渐消除主体与客体、肉体与精神的对立,并对“主体性”进行价值锚定的概念结构。艺术共同体是“主体性想象”的共同体,是新历史条件下艺术生产的主导力量,是以人民性为旨归的价值共识体。  相似文献   
9.
导向符号的构建既不是简单粗暴的符号“打劫”,也不是盲目的符号“堆砌”,而是一个严谨的符号表意过程,其间每个符号节点都应是让空间特性便于识别的个体表征,符号形体针对符号对象(“人”和“文化”)提出相应的符号解释,并传达信息以简化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导向符号所营造的“场”其实是一种实践体系,它不仅提供功能作用,同时也是文化和情感的“容器”。客观上由“造型”到“服务”的转向是由符号特性和符号活动的规律所决定,同时也是空间导向设计观念进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