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清代时期,丰城县堤防设施主要分为石堤和土堤两种形式。在这两种堤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国家和地方社会各种力量都参与其中,他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其中代表国家的地方官府在石堤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土堤建设则以地方力量为主。这种状况反映了清代官府对基层水利设施的成本化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2.
自南唐至民国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槎滩陂水利系统由创建初的“家族独修”转为“乡族合修”,并逐渐由完全的“民修”转为“官督民修”和“官民合修”等。在此过程中,槎滩陂水利完成了由家族事务向地方公共事务的演变,反映了涉及民众共同利益的地方事务的演变规律和发展模式,也折射出地方社会秩序以及国家权力控制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关于传统基层水利设施管理的近代化问题,学者多从水利与基层社会关系的视角展开研究.然而,水利的组织形态设计和制度安排会影响水利使用效率,进而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层社会内部关系.槎滩陂这一基层水利设施在管理组织形态和制度安排上的历史演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民国时期,江西地方政府在基层水利设施的管理领域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管理组织与制度的设计者、规制者和优化者.  相似文献   
4.
清代,在鄱阳湖流域内的乌石潭陂、槎滩陂和北澳陂水利系统,地方社会围绕水利工程设施的创建权属都发生了激烈的矛盾纠纷。这种文本纠纷的发生,源于地方社会宗族观念的浓厚基础,也是地方民众争夺用水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地方社会不同力量之间的权力争夺和社会秩序的变化,表现出区域类型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明清赣江中游地区,地方官府主要采取"官督民修"形式参与地方水利设施的日常管理,由其主导修建的主要是护城堤防设施和大型灌溉设施,且修建经费主要是由地方民众负担。这种管理体制,是传统国家政权控制理念在水利领域的体现,其实施效果的不同也体现了王朝政府执政能力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将水利与地方民众生活、社会结构及权力体系等方面相结合的水利社会史研究开始兴起。回顾20年来这一研究的发展历程,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具体梳理,揭示国内学者对明清水利社会史研究的关注焦点、研究层次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