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菲女士对凌吉士的感情是欲望性的,它显示了"五四"新文化的性爱解放性质。但是"五四"的人性观、爱情观也包含了"灵"的成分,它不可避免地要对欲望进行限制。对欲望的解放与压抑的倾向在"五四"两性关系小说中扭结在一起,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的爱情心理与观念就突出展示了这两种线索的矛盾性,这篇作品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对"五四"时期"灵肉一致"的人性观、爱情观的一种拷问与质疑。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的《女神》经常被理解为"一曲女性的赞歌",但是该诗集中的很多女性意象呈现出欲望化特征,缺乏形而上的道德崇高感。郭沫若心中真正欣赏的是"女性的男性化"、"男女合一",而且作者对男性的自我认同感相当强烈,在他的意识深层,男性对于女性仍然具有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3.
教育教学是关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教师们就不断提出本学科教育教学诸环节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而言就在于:(1)人文教育特点不强;(2)本科教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这两个方面应该是此后一段时间内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另外,虽然教师们提出了本学科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但是在全社会的科学主义语境中,高校中仍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这就妨碍了教改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探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过程中,只要运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得当,实施有效途径一定能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发挥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晚清学制改革是一个西学东渐以来的革新运动。学制中的白话内容和西方“文学”观念的初步接纳作为革新的具体成果,仍然被传统意识形态所纠缠。主要是在大学体制内发起的“五四”新文学运动是在此后进一步变革的产物:“五四”新文学不仅为西方话语积极开辟道路,也继承了晚清学制改革中所包含的东、西方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6.
虽然"学科"一词本身就具有"课程"的含义,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源头,本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正式成立后和课程又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研究却忽略了课程这一重要环节.现当代文学课程在目前又遭遇到边缘化、相对滞后于学术研究、人文性质不足等许多问题.因此亟待学界加以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新诗对于中国传统诗歌来说,是一种新变.这种新变,主要表现在诗学思路上.中国传统诗歌有一种"向后看"、以能模仿古人为能事的倾向,这导致了中国传统诗歌创作中因袭、模拟之风的盛行,并由此产生了空洞、肤浅、"文胜质"的毛病."五四文学革命"就正是为了打破当时旧诗坛的这种剿袭之弊.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八事",其中之一就是"不模仿古人,语语须有个我在"[1].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吕进先生为代表的"上园诗派"曾提出:中国新诗应该向国外诗歌借鉴,但要实现国外艺术经验的本土转换;承传民族传统,但要实现传统精华的现代化转换.这种打通古今、融贯中西的主张并非空穴来风,在中国现代诗学发展史上是有其渊源的.  相似文献   
9.
以"呼唤新诗二次革命、推动新诗再次复兴"为理念,以"诗歌精神重建、诗体重建和诗歌传播方式重建"为内容的"新诗二次革命论"正在引起现代诗学界的热烈讨论。回顾近百年的中国新诗发展史,人们会发现,新诗已多次处于十字路口,面临许多几乎是周而复始的难题,焦虑于何去何从的选择。新诗处于十字路口,理论的重要性就凸现,理论促变成了普遍规律。在三大重建中,精神重建是新诗复兴的根本。这种重建的中心是:如何通过心灵性、内视性的通道去保持诗歌与社会、时代的连接,发挥诗的多向度的功能。在新诗关于"大我"和"小我"的长期争论里,"集体性的心理经验"是一个可以给予重视的可能性。在诗体建设上,如何把握新诗的"新",显然有误区。有人认为,新诗就新在随心所欲,不受限制。其实任何艺术都是被捆缚的艺术,艺术的美正是在捆缚中产生的。提升自由诗、给自由诗以审美规范,倡导格律体新诗、推动部分新诗的成形,增多诗体是新诗诗体重建的三个美学使命。在媒体文化语境中,新诗应当走出象牙塔,实现"还俗"的传播策略,通过公众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走向更多的受众,摆脱边缘化的尴尬,取得震撼性、即时性、持久性的传播效果。实现三大重建,是时代赋予21世纪中国新诗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教学是关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教师们就不断提出本学科教育教学诸环节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而言就在于:(1)人文教育特点不强;(2)本科教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这两个方面应该是此后一段时间内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另外,虽然教师们提出了本学科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但是在全社会的科学主义语境中,高校中仍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这就妨碍了教改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