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农民工民间组织发展提供了契机.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大量农民由乡村步入城市,但与民工潮不相符合的是,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后,其民间组织发展过于缓慢.组织的缺失不仅对其维权、参政议政等民主行为产生明显的制约,同时也阻碍了社会建设工作的正常推进,影响了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工民间组织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其客观性与制度性因素.从加强社会建设的视角对现有农民工民间组织状况进行系统考察,可对社会治理与农民工民间组织的培育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张勇濂 《理论界》2008,(12):13-14
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发生,是我国转型期城市社会问题和矛盾交织的突出表现。因此,维护转型期城市社会的稳定,避免社会冲突,必须以动态的思路把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和社会转型的实际情况、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处置。在推进城市和谐建设和发展中确定和建立科学的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目标、策略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在传统社会的伦理思想和现代化力量的共同影响下,其权益维护显示出特定的行为逻辑。出于生活保障的经济理性,他们会接纳和遵守资方不公平的制度契约。为了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受惠,新生代农民工在遭受侵权时不会为维权对雇主依法上诉。针对个别企业雇主长期无理的侵权行为,新生代农民工便以"弱者的方式"展开维权,"迫使"这部分企业雇主改变以住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犯罪状况却不容乐观.这与城乡体制性因素和社会的客观原因密切相关.个别农民工进城后其经济上和精神上利益被"剥夺",从而产生巨大的"角色落差"心理,最后导致其犯罪增多.深入分析农民工的犯罪原因,树立社会公正理念,倾注人文关怀,推进体制改革,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