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美学研究的方法,从原则上说,当然只能是唯物辩证的方法,即分析对象本质中矛盾的方法。但是,对象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在哪里呢?审美经验几乎人人都有。科学只能沿着从已知到未知的道路探索前进。既然审美经验人人都有,我们的探索就从分析审美经验开始。审美活动当然离不开审美主体,同时,审美也离不开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两者缺一,就不能构成审美关系,而没有审美关系,也就不会有审美活动。比方说,一千二百年前,中国有个绝代美人杨玉环。但是,我们今天谁也没有见过她究竟如何美法,因为,有杨玉环那个审美客体的时候,还没有我们这些审美主体。反过来说也一样,有我们这些审美主体的时候,审美客体又早已不存在了。审美活动离不开审美关系,那么,审美关系里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比方说,一个20多岁的青年,准备为自己挑选对象了。一般说来,他希望对象能够符合他的审美观,于他有利。如果对象很丑,他就不会中意。因为这样的对象于他不利。所以,就审美主体来说,美的对象总是于他有利的。鲁迅曾经说过:“美的享乐的特殊性,即在那直接性,然而美底愉快的根抵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  相似文献   
2.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佛教文化似乎成了宗教迷信的同义词。许多人以为,佛教无非是讲生死轮回那一套,似乎除此之外,佛教文化就没有别的内容了。这当然是极大的误解。这种误解的产生是由于对佛教文化缺乏了解,缺乏研究。最近由于科研课题的需要,我读了一些禅宗方面的书,着重读了一下六祖《坛经》。我觉得,《坛经》讲人生哲理是非常深刻的。不说别的,单说《坛经》对释迦牟尼“实相无相”说  相似文献   
3.
艺术技巧,这实际上是一门无边无际的学问,因为,艺术包括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现代又多了一个大类:电影电视,而在中国,还有一个大类:书法。文学这个大类之下又有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四个小类。要把所有这些门类的艺术技巧问题说清楚,世界上谁也没有这个本事。不过,所有艺术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它们都是人类感情的物化形式。所以,紧紧扣住艺术的本质来谈艺术技巧,又是完全可能的。然而,任何艺术又都是属于一定门类的具体的艺术。离开了具体的艺术门类来谈艺术技巧,又难免尽发空论的毛病。所以,在这篇短文中,我们准备联系诗歌艺术来讨论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4.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是大公无私,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自私自利,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丑恶行为却依然存在。于是,有人就产生了怀疑:“真的会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的人”吗? 当然,这种怀疑显然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无数英雄模范,他们的行为就证明了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公无私的人。但是,仅仅用举例的方法还不足以说服人,因为,持错误观点的同志也可以举出相反的例子。我们认为,要阐明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理,可以从美学入手。  相似文献   
5.
姜夔的《诗说》,全文才一千多字,但在中国诗话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江西诗论风靡到《沧浪诗话》问世这一段时间的诗论代表作。文中不涉记事,考证,也不评析具体作品,内容全是诗学理论和写诗技巧。由于作者能诗善词,所以他的诗学理论不是空泛的道理,而是他的经验之谈。 姜夔论诗,注重“诗法”,在《诗说》中就多次说到“诗法”或“法度”:“守法度曰诗”。“不知诗病,何由能诗?不观诗法,何由知病?”“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那么,“诗法”到底指什么呢?它有些什么内容呢?无论你把《诗说》这一千多字捋上多少遍,你也无法从文字上找到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欣赏中国古典园林,和阅读中国古典诗词,观看中国古典戏曲一样,会得到巨大的艺术享受。园林中的粉墙花影,碧池波痕,幽篁古树,奇峰异石,往往给人以一种浓郁的诗情画意。厌倦了喧嚣的城市生活的人们,来到中国古典园林,会产生一种远离尘俗、复归自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