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漫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五四”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结束了旧文学的时代,开创了新文学的纪元。“五四”新文学的发軔,当然首先是基于它特定的社会环境,也同外来思潮(从启蒙主义直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可分离,但从民族渊源上说,它还有更  相似文献   
2.
晚清“诗界革命”以来的近代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处于变革时期的产物,它不仅留下了一大批带有变革倾向的作品,而且开了后来“五四”现代新诗的先河。而西方浪漫主义思潮进入中国的诗坛,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变革则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被称为“朦胧诗”的新诗潮初露锋芒时,便有不少论者或贬或褒地把它同二三十年代的象征派诗歌联系起来,统称为西方现代派诗歌影响的结果.实际上,二者从诗歌创作总体特征、诗人心态到同西方现代派的关系及其中国根源,都有着明显的差别,揭示这一差别并考察其形成原因,乃是诗歌发展史向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一 本世纪二十年代,当李金发从灰蒙蒙的“微雨”中把西方现代派第一个诗歌流派——象征派引入中国诗坛的时候,透过通感、暗示、大幅度跳跃和怪诞的比喻等眩人眼目的笔墨技艺,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陷入感伤中不能自拔的“世纪病”患者形象.诗人内心有着“一切的忧愁/无端的恐  相似文献   
4.
严复不仅是著名的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而且是19世纪末中国文学变革的先驱。他引进的进化论思想为文学观念变革提供了思想武器,确立了发展、变革的文学价值观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他与夏曾佑合著的《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把人性本体论引入小说领域,开“小说界革命”先河;他在《诗庐说》等文章中最早提出了文学审美价值论;他的散文吸收了西方论说文体注重逻辑论证的特点,被称为“逻辑文学”,在散文文体演变中起了重要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5.
诗是民族的心声,一代诗风的嬗变体现着民族“心的变换”。近代诗人龚自珍作为中华民族两个时代之交的第一批早醒者,一方面,他清醒地看到旧时代无可救药地走向灭亡的命运.并憧憬着大变革的到来;但另一方面,他在感情上却无法摆脱对那个造就了他的时代在文化上的眷恋。龚自珍的这种时代感受,也会在他的诗里映出折光。尽管这心声的变奏才刚刚开始,诗歌艺术形态上的变化也还远不那么明显,但已确实开始了某种变异。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谓“创新”就是创造原来没有的东西。就文学创作而言,如果作家遵从社会认可的思想观念,使用前人用过的比较成熟的艺术技巧来创作,这当然是成功率比较高而风险比较小、效益比较大的,而且也能写出不错的作品,但这不是创新。如果所有的作家都这样写,写出的都是这样的作品,那么文学就失去了新颖性和创造性,就会因思想或艺术上的陈旧而失去生命力。因此,有作为的作家总要或多或少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令人注目的是,还有这样一些作家,他们在创作中把全部的或主要的精力,用于思想观念或艺术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文坛上曾出现过两次"文学无用论"思潮。前者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后者以严复、王国维和周氏兄弟为代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戊戌变法前的文学无用论,从实用的角度看待文学,把文学看作一种工具,认为无用即无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否定文学的理论。而戊戌变法后的文学无用论则认为文学是一种艺术,它本身就是目的。文学虽非实用却自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因此,本质上不但不是否定文学的理论,而且是一种更深刻、更彻底的肯定文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19-20世纪之交,报馆与学堂成为天津近代人文知识分子首选的栖身之地。这使他们在传统文人的“仕”、“隐”之外开辟了新的人生道路,也推动了天津文学的变革。报纸改变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和写作方式,推动了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形成,也促进了文学品种的热点转化。而学堂的基础教育中蕴涵了最基本的人性启蒙和理性思维,并孕育了新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作品。天津近代文学的发展,与报馆、学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近代诗歌是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时期,是联结古典诗歌与现代新诗的纽带与桥梁。而要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向现代新诗的发展演变,一个必须弄清的问题是:中国近代诗歌变革的最后一个环节——近代诗歌迈向现代新诗的最后一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这是一个诗歌史上急需解决、而许多文学史论著恰恰语焉不详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诗歌观念和诗歌形态两方面来分析、探讨中国诗歌史这一关键时刻的历史进程。疏漏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诗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是戊戌变法失败后 ,逃亡海外的梁启超提出的文学变革口号 ,这两个“革命”作为维新派在 19、2 0世纪之交发动的整体性文学变革的组成部分 ,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其最初的孕育、发生 ,是与天津分不开的。一  “诗界革命”的口号 ,最先出现在 1899年梁启超《夏威夷游记》一文中。他提出诗界革命的原则是“第一要新意境 ,第二要新语句 ,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在此后的《饮冰室诗话》中又举黄遵宪、夏曾佑、蒋智由为“近代诗界三杰” ,作为诗界革命的样板。可见实际上早在口号提出之前 ,以革新诗的意境、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