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从小就立志“读奇书、交奇友、著奇文、创奇迹,做个奇男子”。毛泽东的人生追求与体验,人生行为与结果是统一的。本文从多侧面论证了毛泽东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扬弃和超越传统道德,是现时代对传统道德理性审视的必然选择。传统道德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过去我们对它否定太多,深入发掘和研究、科学评价和继承不够。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有责任做好这一工作。诸如道德范畴的解析,道德规范的梳理,修养方法的继承,民族精神的塑造,约束机制的探究,等等。当然,继承的同时需要批判性改造和创造性转换,必须掌握好尺度以防偏颇  相似文献   
3.
浅议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良好的机遇也面临挑战,未来发展发展具有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化、人本化、制度化、可持续发展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建设要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环节。提高城市文化内涵的方法论原则主要有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原则、特色性和国际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城市文化建设的向度有科学文化、人文文化和生态文化。要注意新型工业化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城市建设要文化化、人性化、数字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再论人才效应张开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的原理,社会学的“社会互动”理论是人才效应立论的基础。社会关系的系统性,社会互动的多维性决定了人才效应的复杂性。除《中国人才》1994年第2期拙文已经论及的船水效应、海潮效应、弹簧效应、马太效应、趋光效应、星...  相似文献   
6.
国家提出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强省、中国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广东又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地处中国南大门的广东义不容辞的担当。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努力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振兴中华民族的今天,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永葆“礼仪之邦”的美名,是炎黄子孙的神圣责任.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数千年悠久文化的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有着极具特色的习尚礼仪、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以刚健有为、崇尚气节、重义轻利、当仁不让、“忧”先“乐”后、宽容达观等为特征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这些习尚礼仪、价值取向使中华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名.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承、光大.  相似文献   
8.
试论道德权利张开城一、道德权利的规定道德权利就是依据道德应该得到的东西,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应享有的道德自由、利益和对待。道德主体有权作为或不作为,作何种行为,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必要时借助一定的道德评价形式(如社会舆论)协助实现一定的道德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阅读,梳理出他们对科学观的论述,分析这些论述,得出科技是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动力和源泉.他们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观的思想,对于我们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创新性国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君子人格与“比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儒家那里,君子具有理想人格的意义,指有才德之人。所谓比德,是指自然物(如山、水、松、竹等)的某些特点使人联想起人的道德属性,借为人的道德品格、情操的象征,因之赋子自然物以道德意义。于是自然美的欣赏中就包含了道德内容,自然美就升华为道德美、人格美。人通过自然物来进行价值观照、自我反思,使人格对象化、人格理想物化,使君子形象通过自然物表征出来,从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