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子弟书是富有满族特色的民间曲艺,同时又熔铸了文人文学的才情与志趣。子弟书对于传统叙事诗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雅俗兼收、反映世情百态的开阔视野;以事挟情、舒展而又严谨的叙事结构;赋笔抒情、水墨淋漓的审美取向;句式多变、长短随意的诗歌体例。子弟书无论在诗体还是修辞上都表现出民间文学那种生龙活虎的创新与文人文学熔铸锤炼精神的高度统一,它所创造的这种雅俗共赏、修辞富赡的新诗体也必将在中国叙事诗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对于陶渊明《乞食》诗中所记述的乞食行为,自古至今有不同的评说。有人肯定是纪实之作,有人认为这只是诗人的玩世不恭,或以为是有所寄托,不足为信。本人认为:乞食行为应该是诗人晚年贫困生活的真实记录。本文从诗歌的创作年代、乞食方式、诗人物质生活的变迁以及是否有寄托等几个方面对“乞食”行为的真实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诗学发展到陈子龙所处的时代,无论是文学内部,还是当时的社会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陈子龙祖述六经,力返风雅,上绍七子,宗法汉唐,提出自己“情以独至为真,文以范古为美”的诗学主张。这种主张又往往与忠君爱国、事功济世、雅正崇古、忧时托志的精神交织在一起,引发他创作实践、审美心理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明人论诗此起而彼伏,但自袁中道开始,师心与师古、真与雅的调和与修补已初现端倪。陈子龙则沿袭此举,继续对七子和公安派的诗学主张加以变异、折中,摒弃缺点,吸收他们的合理成分,不过其对前者的推崇与承袭远较后者为甚。同时,时代的内忧外患又使得陈子龙在诗歌格调的选择上讲究一种音节婉亮的雍容法度,以抵消衰世之音的萧杀与悲凉。  相似文献   
5.
从《皇明诗选》的选编看陈子龙诗论中的“风雅之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龙等人编选《皇明诗选》的目的是借助对七子之学的重提来实现诗歌创作中风雅精神的回归。在内容上,他要求诗歌应该合于大雅,有风人之旨,又能够止于温厚,无怨怼之词;在外在的方面,强调辨体,要求诗歌音节婉亮,合于一定的法度。《皇明诗选》的选编与陈子龙的社事活动与实学经世思想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