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编辑主体能动的超前性,是指编辑在超前意识下立生的积极超前行为。它是信息飞速发展与信息需要的产物,具有从客观现实导向未来的价值和意义。编辑主体能动的超前,不是用超前能量去覆盖所有工作,它选择的只是具有导向性环节。编辑主体“遁形”的逻辑性从深层次上揭示了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及其独特意蕴,它是编辑职业自身固有规律所左右的结果。文章的美学原则,构成编辑“遁形”逻辑起点。编辑主体的能动超前与“遁形”,构成编辑工作不同阶段的不同运动。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我国古今作家、文论家研究了上千年的课题,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应从文体语言角度切入,阐释意境产生于诗体跳跃的有韵律的意示性语言的奥秘。意境是个完整的艺术品,不是艺术半成品。散文中的意境是文体渗透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清代叶燮(1627—1703)的《原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论杰作。它探本求源,提出了一套颇为完整的诗歌创作理论,被当时誉为“直抉古今来作诗本领,而痛扫后世各持所见以论诗流弊。”①然而,这部著作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合诗与文而论之”的,有待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只就它的创作论——理、事、情、才、胆、识、力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也是一个缠夹问题“文气”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美学概念。历代不少作家、文论家都论述和推崇过它的重要作用,有的甚至把它比作文章的生命。然而“文气”的涵义却历来众说不一,聚讼纷纭。我们拟从“文气”说的提出谈起,考察一下这种耐人寻味的现象。最早提出文气说的是魏文帝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说:  相似文献   
5.
一、文情运动文情,即文章情感,是我国写作理论古老而复杂的课题。两千多年来,我国古代写作家作过许多探讨,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但是,最早谈到情与创作关系的并不是《诗大序》,先秦《礼记·乐记》就有“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说法,屈原《楚辞·惜诵》有“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之句。嗣后,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指出“神用象通,情变所孕”;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则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把情感视作诗之“根”。迨至明、清,诗话、诗论之作诸家纷起,蔚为大观,不少著作都不乏独到的见解,袁枚《答蕺园论诗书》说:“且夫诗者由情  相似文献   
6.
清代叶燮(1627—1703)的《原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论杰作。它探本求源,提出了一套颇为完整的诗歌创作理论,被当时誉为“直抉古今来作诗本领,而痛扫后世各持所见以论诗流弊。”然而,这部著作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合诗与文而论之”的,有待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只就它的创作论——理、事、情、才、胆、识、力作初步探讨。 (一) 叶燮把诗文创作分为我者、物者两大因素,也就是所谓反映和被反映的两个方面。我者,包括才、胆、识、力;物者,指理、事、情。叶燮肯定文艺作品是客观事物与作者头脑相结合的产物,并对客观事物和作者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1877—1927)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他在中国古文字学、上古史等诸多方面研究的创获,被称为“绝学”。①在文学研究上,他也心中“具灵光”,是“奇才”。②然而,他的文学观既闪耀着卓越的艺术见解而又呈现出多重的矛盾性、复杂性。王国维的文学思想出自一  相似文献   
8.
一、也是一个缠夹问题"文气"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美学概念.历代不少作家、文论家都论述和推崇过它的重要作用,有的甚至把它比作文章的生命.然而"文气"的涵义却历来众说不一,聚讼纷纭.我们拟从"文气"说的提出谈起,考察一下这种耐人寻味的现象.最早提出文气说的是魏文帝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  相似文献   
9.
一、文情运动文情,即文章情感,是我国写作理论古老而复杂的课题.两千多年来,我国古代写作家作过许多探讨,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但是,最早谈到情与创作关系的并不是《诗大序》,先秦《礼记·乐记》就有"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说法,屈原《楚辞·惜诵》有"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之句.嗣后,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1877—1927)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他在中国古文字学、上古史等诸多方面研究的创获,被称为“绝学”。在文学研究上,他也心中“具灵光”,是“奇才”。然而,他的文学观既闪耀着卓越的艺术见解而又呈现出多重的矛盾性、复杂性。王国维的文学思想出自一个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他的文学理论核心是什么?很值得研究。本文拟就他的文学“二原质”说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