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宋教仁的国家结构观和地方制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继才 《船山学刊》2003,(3):40-42,60
自武昌起义至被刺身亡,宋教仁的国家结构观和地方制度观经历了二次转变。1911年10月至1911年12月,宋教仁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结构,1912年1月至8月,宋教仁改变立场,主张采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实行中央集权,1912年8月至1913年3月,则又逐渐趋向于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和地方分权。宋教仁每次转变,都有复杂的背景和深刻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张难先是政界中最早主张抗击日本侵略的人士之一。抗战时期,张难先积极投身于民族抗战之中,前期任职于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后期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无论在朝为官或在野为民,他都为抗战贡献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他对国民党、共产党的态度和立场也发生了转变,这个变化是他后来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的青年时代,他曾与肖子升结下过深厚的友谊.这两位青年风华正茂,才思敏捷,学生时代是公认的才俊之士。他们意气风发,理想高远,情投意合,共同创立了进步团体新民学会,而且双双被推为学会领导人,但是,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这对挚友却因信仰不同终至分道扬镳: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党的创建工作;肖子升则成为无政府主义的信徒.未能顺应历史潮流.考察这对青年的友谊和不同的政治命运,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极富启迪意义的.青年毛泽东与肖子升的交往始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2年毛泽东一进该校…  相似文献   
4.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了不少新式学校,其中,湖北工艺学堂是湖北最受各大报刊关注的学校。引发关注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湖北工艺学堂承载着国人对工业振兴、国家富强的殷切期望。以报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清末媒体,对湖北工艺学堂的报道主要聚焦于学堂创建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学校办学资源不足,媒体对其能否存续密切关注、充满担忧,可见媒体对工业教育有着很大的期许;二是伴随着湖北学界革命思潮的激荡,学校风潮频起,如1909年的“实习风潮”、1911年的学生“剪辫风潮”和师生冲突,媒体均给予聚焦式报道。清末报刊对湖北工艺学堂的报道具有全程性、聚焦性和客观性,这种高度关注显示出媒体对学校发展现状的关切和前途命运的关心,彰显出工业教育在媒体眼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5.
董必武是新中国廉政建设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其廉政思想吸收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华民族儒家传统思想之精华。"性习于俭"、"俭以养廉"和"遵守法律"皆为他廉政建设的主要原则。董必武倡导的廉政建设坚持德育为首、反腐倡廉必须警钟长鸣以及群众监督、依法办事等理念更是对当前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对消费需求的再认识 消费问题,本来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求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消费需求模式,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二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曾探讨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消费需要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会遇到消费模式的选择问题。通常所说的消费模式,不外有以下三种: 1.同步型消费。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与生产同步增长,生产发展到什么程度,消费也变化到什么程度。19世纪的美国和西欧都是这种情况。2.滞后型消费。指的是消费长期落在生产后面。苏联和东…  相似文献   
7.
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国家结构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联邦制的首倡者,但他对联邦主义并未一以贯之。在南京临时政府组建之前,他经历了由联邦制到单一制再到联邦制的思想变化。在南京临时政府组建过程中,孙中山改变立场,转而主张建立单一制国家结构。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是复杂的,这反映他对国情认识的深化,也反映出国家结构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省城中等工业学堂“三杰”——赵师梅、赵学诗、陈磊虽不属于领袖和头面人物,但在武昌首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革命军旗的绘制者、革命团体的重要骨干、武昌首义的组织者、革命政权组建的参与者。阐述他们在武昌首义中的表现,有助于揭示革命领袖、骨干与革命青年之间、革命青年与这场革命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从而进一步深化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论清末民初联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代初联省自治思潮和运动是清末民初联邦思想潜滋暗长的结果.联邦思想是清末部分资产阶级人士为将来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而在国家结构问题上所作的构想.作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物,联邦思想在当时具备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浩程  张继才 《决策》2009,(6):26-27
在4万亿、产业振兴之后,区域重整正以风起云涌之势闯入人们的视野。这不仅是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新思路,也显示着我国区域格局正发展阶段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