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孔教会始末汇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教会是民国年间出现的一个以树立孔子为教主为目的的宗教团体,在社会上一度颇具影响力。孔教会主要是由康有为、陈焕章师徒发起,联合了一些遗老及各种保守人士组成。孔教会本是康有为实现当年政治抱负的一种手段,所以,其成立后就介入到民初复杂的政治纠纷中,其兴衰也与时局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孔教会的兴衰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康有为时期,从孔教会的成立到张勋复辟后康有为辞去孔教会会长职,孔教会从开创迅速走向兴盛时期;二是陈焕章时期,在北洋政府支持下孔教会继续发展,但因局势变化已有了衰落之势;三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孔教会最终在政府的压力下改名为孔学会,并逐渐衰微,终至于消亡。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有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喻象传统 ,而政治话语是传统话语的中心 ,因此 ,世间诸物就被政治家们纳入了政治视野 ,以物喻说政治。本文仅仅描述了中国政喻文化中的政治器物类的比喻 ,这包括政治工具喻和政治自然物喻。这为我们研究中国政治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儒家哲学研究可以1949年为界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其中1949年以前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新文化运动前西方哲学理论的初步输入时期、新文化运动前后儒家哲学研究理论框架的形成时期、三四十年代儒家哲学三大研究局面的确立时期。1949年后的儒家哲学研究可从地域上分为中国大陆、港台、海外三部分,其中大陆的儒家哲学研究又可从时间上分为文革前、文革十年、文革后三个阶段。各时期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方法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其中儒家哲学史分期问题、儒家哲学能否成立及如何成立等问题,作为儒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为各时期研究者所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 孔子“从周”尚“文”,表明了他对礼乐文化的兴趣;“故殷”求“质”,则表明了他对殷代和春秋时代的尚武精神的神往与追求。孔子是文武兼备,但是,他留给人们的仅是一个仁者形象;那么,孔子的武土色彩、尚武精神怎样呢? 一、孔子尚武思想存在的必然性春秋时代处于部落性领主制国家向纯粹封建专制国家过渡的后期。这时去古未远,英雄时代以勇力“射选诸侯卿大夫士”(《礼记·射义》)的影子,依然存留在武士心中。处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人们特别重视军事。信而好古的孔子,不仅承继了古代的祭礼传统,也承继了戎事传统。“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同上《礼器》)这似可意会于孔子的才识与本领。  相似文献   
5.
民国诸文化保守派眼中的孔教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孔教运动在尊孔读经问题上是与各种文化保守派有了共同的话语和旨归,然在孔教是否就是宗教问题上,孔教徒们与各种文化保守派却有截然不同的认识,也许是这个不同的认识彻底区分开了孔教徒与各种文化保守派的异同所在。尊孔之同路人在儒学是否宗教问题上而彻底分离。孔教运动连其同路人的文化保守派都大不支持,孔教运动之失败于此又得一因。  相似文献   
6.
《齐鲁学刊》2004年第6期发表颜炳罡教授《孔教运动的由来及其评价》一文,其中史实和引文有一些 疏漏,兹据有关文献予以补订,附带就个别问题略做商榷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家文化·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孙武是春秋战国时代崛起的兵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极具代表性的军事家、思想家。孙子兵家学派自创始之日起,就以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雄迈心态与责任感,积极地参与到各诸侯国政治势力圈内;并且以其独特的理论指归参与战国诸子百家文化的大争鸣,从而使兵家文化理论深透到诸子文化中,形成各具特色的诸子学兵文化,构成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兵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兵家文化不仅对春秋战国五百年乱世的终结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对此后二千年历史进程中乱世的平复也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从乱世春秋中勃兴的兵家文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中国的文化伟人 ,神话的幽灵一直纠缠着孔子。孔子生前 ,有关他的神话已经不少 ,孔子死后 ,种种神话更是层出不穷 ,从而使孔子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大的神话。近代以来 ,儒学官学地位的消失并未阻止孔子继续被神话的历史惯性 ,时至今日 ,孔子依然是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