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教学研究范式是指教学研究者所遵循的一套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是特定时期、特定阶段教学研究者所遵循的研究范型。教学研究范式变革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历史性、文化性和境遇性。知识型的转换、教学思想的引导、教学研究问题域的突破、教学研究方法的革新和教学技术的变革是推动教学研究范式变革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2.
一梁启超,这位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在当时蜚声中外的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研究的视野广涉古今中外的新学旧史,著述的笔端驰骋于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对政治、经济、哲学、史学、文学、法律、道德和宗教等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涉猎。在经济科学方面,梁启超一方面研究了大量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另一方面也极重视研究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遗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一整套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和经济主张。因此,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主要代表之一,梁启超不仅在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马克斯·韦伯的“儒家伦理不发生资本主义”的命题和东亚一些学者的“儒家伦理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假设的分析,探讨了儒家经济伦理对我国经济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全面转变的历史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作者认为: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些所谓“后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宗法经济伦理被用以救治其种种社会弊端,这反映了儒家文化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某种积极作用。但儒家经济伦理作为自然经济的产物与商品经济观念是根本对立和互相排斥的,我们在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不可盲目照搬资本主义国家对待儒家文化的经验,对儒家经济伦理的痼弊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