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将着重探讨北魏门阀士族历史命运的变化及其与皇权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北魏门阀的基本特征。由于北魏门阀是由北方汉族高门大姓与拓跋鲜卑贵族官僚集团组成,所以将从两方面进行论述。(一)北方汉族门阀的历史命运自永嘉以降至北魏在中原崛起这段时期中,先是腐朽、反动的西晋门阀士族,遭到西晋  相似文献   
2.
丹皮是我国传统名花牡丹的根皮,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与丹皮的传统栽培方法直栽或斜栽相比。其新的栽植方法——平栽法,不仅能提高成活率,缩短栽培周期。而且根多皮厚,产量和质量双增。具体栽培方法如下:1、精细整地。选择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深耕细整。2、育苗。采用播种和分株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说:"当社会生存的物质条件发展到需要变革它的官方政治形式的时候,旧政权的整个面貌就发生变化."以此来观察北魏前期,它的"官方政治形式"变革的轮廓大致如此:自天兴元年,拓跋珪"即皇帝位","依仿古制"确立封建体制始,其主要统治者为确立和巩固皇权,进行了长达六十多年的殊死斗争.终于导致拓跋部旧的"官方政治形式"的废弃,并依据秦汉王朝的模式,巩固了皇权.而在斗争过程中,鲜卑统治集团内部也在不断地进行分化和改造.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与论述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是我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只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准确地阐述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我们才能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的研究,作出有价值的贡献。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史学界对此已经进行了一段有益的讨论。从已经问世的论著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一种认为我国历史上的民  相似文献   
5.
拓跋鲜卑在“五胡”中是进入中原最晚、文化最落后的少数民族。但它建立的北魏政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强有力的政权,它不仅统治北中国达一个半世纪,而且在许多方面给后世以深远影响。这一点,一贯为史家重视。北魏继“五胡”政权之后,仍然走上了“汉化”的历史途程。唐长孺先生在论述“五胡”政权在中国的统治的时候说:“胡、汉统治阶级的勾结,结果就形成了联合压迫胡、汉人民的政权。这样性质的政权在‘五胡’时期还没有巩固,但显然已有萌芽而且正在发  相似文献   
6.
自太和以降,北魏王朝通过全面改革,取得了有历史意义的巨大进步。但在政策上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失误。其中之一是,迁洛以后,由于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北方边镇的重要性明显下降。因之,以“六镇军王”为代表的北方军事集团的地位一落千丈。王朝又没能及时采取对策,弥补与调整各方面的利益与关系,最后形成了六镇军主与迁洛集团的严重对立。以致在正光年间,酿成北方边镇起义的因素之一。《北齐书·魏兰根传》、《魏书·广阳王深传》记录了目击者魏兰根、广阳王深对这个问题的论述。综其所述,不过以上二端,以为史家所熟知,不再引录。北方边镇起义,自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但他们确认在镇者与迁洛集团的对立是导致边镇“构逆”的重要原因,大致还是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