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8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讹读"是普通话中存在的一种流行性误读现象,它因其习惯性和流行性而不容易被发现和纠正."讹读"经由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广泛传播,并因群众对主持人的祟敬和信任而加快流传,进而以讹传讹,甚至以错为对,对普通话标准音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应大力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2.
当前小说的“凡人化”倾向徐成淼关键词:当代小说“凡人化”倾向“中间人物”“新写实”作品性格二重组合论文学自古就是不平凡的事业:它说的是不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外国的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圣经故事,中国的神话传说、志怪传奇、话本演义,大都闪烁着耀目...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同整个中国文化一样,其精美的程度,可谓世界之冠;历史之悠久,发育之完美,内容与形式之精妙,无与伦比。中国文化与文学独特的情感方式与表达方式取决于中国民族的生存方式与思维方式,而又反作用于后者,进一步固化和强化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学审美心理。在这一往复交互的漫长过程中,中国文学自身不断趋于精审完善而达于极致。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现代散文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风涛中降生,至今已走过了六十多年迂回而曲折的道路。“五四”开创时期,散文诗曾经有过一段甚为繁荣兴盛的历史;与之相适应,散文诗创作理论的建设,当时也取得了相当坚实的成绩。一九二二年,《文学周报》自二十二期起开辟了《论散文诗》专栏,吸引了不少作家、理论家参加讨论。同时,《创造周刊》,《文学旬刊》等,也发表了讨论散文诗创作的文章。在这场讨论中,人们对散文诗的基本特征是有着相当一致的认识的。总的倾向是认为,  相似文献   
5.
香港青年女作家蔡丽双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不长,而影响却甚为广泛。她出身富家,却绝少“闺阁”之气;她身为女性,却有着充沛的豪情;反映出蔡丽双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这是蔡丽双脱颖而出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蔡丽双生活优渥而选择了寂寞的文学之路,身处顺境却表现出一种滂沛贲张的艺术风格,说明物质时代的人,仍有精神生活的需要,仍有内心生活的波澜。  相似文献   
6.
尽管近年来散文诗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一些特别钟爱这一文体的热心者乐观地宣告,散文诗已进入了一个“大繁荣”的时期①;但是在日益喧闹的文苑中,毋庸讳言,散文诗的境遇依然是寂寞的。咄咄逼人的影视文学和通俗文学浪潮的冲击,已经给一般的“纯文学”带来威胁,更遑论原就遭受冷漠的散文诗。这使有志于散文诗写作和研究的人们不免深感忧虑:在现实社会和人的审美意识急蘧变化,各种文学品类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散文诗能在文学的殿宇内占稳一席之地吗?它的未来发展的前景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7.
“情节性散文诗”的提法,最早见之于1981年。是年9月,《诗刊》发表柯蓝、郭风等人的《散文诗六人谈》。柯蓝在这次笔谈中,集中谈了“散文诗中,能不能写一点简单的情节”的问题。柯蓝提出这一议题,是有他的考虑的;不仅是为了给散文诗的形式变点儿花样,更是着眼于散文诗未来的发展。柯蓝说,“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好,那么关于散文诗中的意境和诗意,就可(?)时代、和广大工农兵群众结合得更好些。诗的感情也更广阔、豪放些”。如所周知,散文诗曾多次受到“小摆设”、“易碎品”之类的指责,题材的窄狭,表现手  相似文献   
8.
传统散文重在对客观世界的描摹和对读者的"教化".今天,人们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人们更渴与他人交流沟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散文倾诉功能鲜明地凸现出来.从倾诉的角度切入创作,可以使散文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等到充分的扩展,有助于散文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迈向更自由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处于世纪交替的时刻。这个交替很不平静。世界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许多旧物遽然消逝,新的事物迎面扑来。处于新世纪前夜的人类,面临的一个共同主题,就是和平与发展。20世纪最后的两个十年里,中国迎来了全新的局面,“新时期”一词所包容的意义广大而深邃,究其根本,也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是为了给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发展,其总体目标就是现代化。中国与世界,在经过许多曲折之后,终于选择了现代化作为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这是历史的必然。这个主题是那么强大,它把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不由分说地纳入自…  相似文献   
10.
人们大多注意到鲁迅性格的“横眉怒目”的一面,却忽略了鲁迅性格的另一面,即人情、亲情、诙谐、意趣的一面.实际上,鲁迅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内心生活和繁复的性格内涵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