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克·吐温《密西西比河上》与徐则臣《北上》是中美河流文学书写中“全球本土化”的代表作品:两部作品都聚焦河上职业群体,借助具有差异性的叙事视角,完成本土身份的空间建构。而两部作品中方向相逆的河流航行表明,无论是美国外向型文化接触过程,抑或是中国内向型文化接受过程,作者都运用航行地图行迹再现了本土社会与世界文化关系的演化历程,传递出可视可听的现代化元素。两部作品同向异构的“全球本土化”叙事,不仅揭示了不同国别作家在面对“本土”与“全球”时的思维差异与价值选择,还揭示了超时空语境下他们思考河流历史、河流现实以及河流未来复合关系的重要性,折射出中美河流文学作品间的文明互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蕾切尔·库什纳的《火星俱乐部》中不仅蕴含着层次丰富、气息独特的监狱地图,还以地图绘制的叙事方式关涉当代美国监狱发展史。叙事方式一方面采用粗粝的地理景观布局监狱地图,另一方面借助女性叙述者罗米的监狱行迹充盈地图细节,并在其氤氲气息的表象下隐藏库什纳对美国社会底层女性的同情与关切,从而深度剖析了女性犯罪动机,警示美国大规模监禁、毒品文化与性解放的社会危害性,彰显作家规劝女性需独立自强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