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近代镇江米市移师芜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江因运河、长江之利,交通地理优势突出,米市发展较早,对近代镇江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882年,镇江米市移师芜湖,芜湖米市发展迅速,居中国近代四大米市之首。对近代镇江、芜湖两大米市形成的地理条件、历史渊源、市场发育程度、历史地位及影响进行全面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两地区乃至长江下游沿岸城市的近代化轨迹。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镇江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沿革,特别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经济上和军事上的突出地位来阐明镇江的开埠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论近代镇江经济衰落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陆交通便利的要津,经济、战略位置均十分重要。鸦片战争前,镇江已是南来北往客商云集之地,1861年5月,西方殖民者武力胁迫镇江开埠。开埠后镇江开始了近代史上商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镇江口岸地位下降。导致镇江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1)地理优势的丧失是镇江经济衰退的首要原因。(2)本地区工农业均不发达,缺乏支柱型的产业。(3)帝国主义殖民经济的压迫蹂躏。再加上连年的战乱、天灾人祸和整个民族经济衰败的影响,近代镇江经济的衰落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镇江自古形势险要 ,军事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与古城南京唇齿相依。太平天国时期 ,镇江是天京的东南屏障 ,太平军占有镇江达五年之久 ,稳定了天京乃至整个东南地区的局势。1 85 7年 1 2月 1 9日 ,清军重占镇江城 ,天京门户洞开 ,太平军失去了军事上的主动权 ,镇江的失守是太平天国军事上的重大失败  相似文献   
5.
近代镇江教育与近代镇江经济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镇江经济的近代化推动了镇江教育的近 代化,而近代镇江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又严重地制约了教育的发展,经济的衰落、资金的短缺等因素使得近 代镇江的新式教育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少,教育结构不合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由于近代镇 江教育发展不充分,极大程度上又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近代镇江教育的落后是经济衰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镇江因运河长江之利,交通地理优势突出,商业向来繁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镇江被逼开埠通商,成为长江流域继上海之后的又一通商口岸。开埠后,江海大轮开通,各地客商纷纷来镇设庄设号,收购米麦杂粮,逐步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粮食市场。1866年,镇江米业公所成立,米市形成。镇江米市对近代镇江经济影响甚巨,柳诒徵先生说:“镇江故有米市,广潮商人及钓卫、沙网各帮,均萃于镇,轮帆迭运,为商业之大宗”.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的过程中,伴随城乡文明的碰撞,其城市交往问题日益凸显。青年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深刻地影响了青年农民工的城市交往。社会距离视角下,从制度构建与政策支撑、社会关怀与支持以及青年农民工自身调适等多方面对青年农民工城市交往进行关注,有利于推进青年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并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镇江自古为长江下游的重要都市,历史上人文荟萃,教育比较发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胁迫下,镇江被逼开埠通商,商贸经济迅速发展,新兴的社会群体开始出现,镇江的教育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镇江近代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流动问题的实证研究——以江苏靖江文东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流动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正确理解和认识当代农民工流动问题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江苏靖江文东村农民工流动现象的个案考察,试图以巴格内的"推拉理论",探析当代中国农民工流动的成因,客观分析农民工流动的现状及其对农村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期以对农民工流动及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 ,中共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 ,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阶段 ,即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 ,邓小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定位 ,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的深化和推进。毛泽东的艰辛探索—邓小平的成功实践—江泽民继承创新的轨迹表明了中共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已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