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意象的含义,意象的组合,意象的审美价值三个方面,论述中国现代诗意象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解读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林微因、邵洵美的三首诗,探寻其审美趣味和艺术特征,由此显示新月派作为浪漫派向观代派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其“忧愤深广”,“表现的深切”,人们已经从多方面作了论述。而它“格式的特别”,体现在什么地方,艺术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长期以来,这个方面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1923年10月8日茅盾在《时事新报》副刊《文学》上发表了《读〈呐喊〉》一文,盛赞《狂人日记》是“前无古人的文艺作品”,它的“题目,体裁,风格,乃至里面的思想,都是极新奇可怪的”。同时指出:“在青年方面,《狂人日记》的最大影响却在体裁上,因为这分明给青年们一个暗示,使他们抛弃了‘旧酒瓶’,努力用新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新思想。”无论从思想与艺术哪方面来说,《狂人日记》都称得上是划时代的作品。在思想上,  相似文献   
4.
解读现代派诗人戴望舒、林庚的两首诗,探寻其审美趣味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本文中,我试图对卞之琳的三首“难解的诗”作一番解析,以就教于读者和方家。《尺八》——自鉴于历史风尘的镜子有人说《尺八》是卞之琳诗歌创作成熟期的“最佳作”。我觉得评价似乎有点儿过分,但若说是卞诗中一首很有特色的作品,的确是恰当不过的。卞之琳写有散文《尺八夜》,记叙了他1935年到日本时,旅途中听到从古代中国流传到日本的古笛尺八的吹奏,由此,“开启了一个忘却的乡梦”。这个“忘却的乡梦”的神思遐想,就凝聚成了诗作《尺八》。时间、空间的重叠交错,超越时间、空间的意象联结,是卞诗含蓄、简练的一种现代艺  相似文献   
6.
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1931年11月27日,赵景深在徐志摩去世之后,写了《志摩师哀辞》。文中记叙了1926年春天作者访问徐志摩的情景,在谈诗时,“问他对于自己的诗所最喜欢的是哪一首,他说是无题。”(《新月》四卷一期)《无题》收入徐志摩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这首诗为什么被作者自己喜欢,我想大约是鲜明地表现了他的性灵与诗魂。全诗以“朝山人”自喻,抒写为了攀上那“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7.
一在冯雪峰逝世十周年的日子里,我读着他留下的纯真而又滚烫的诗章,不禁为他的人格力量所征服,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仿佛一幕壮烈的悲剧刚刚落幕,那崇高的美感占据了我整个的心灵。我一遍又一遍读着他在《火炬》一诗中的句子: 从黝黑的森林里出来, 扎着枯枝点起了火炬, ……这是他1941年至1942年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期间写成的作品。简直可以看成是他一生光辉人格的写照,他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点燃了一支火炬,燃烧着自己,给人间带来温暖和光明。他立志做一支“永远不灭”的火炬。雪峰一生的诗歌创作,主要是在民主革命阶段,可以分为“湖畔”和“上饶”两个时期。1921年至1923年,他在杭州市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与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结成了湖畔诗社,共同出版了两本诗歌合集:《湖畔》(1922年)和《春的歌  相似文献   
8.
《弃妇》:李金发的第一首象征诗零余者受伤灵魂的绝叫《弃妇》1925年2月16日发表在《语丝》上。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抒情主体,是一位悲哀的被遗弃的妇女,她在诉说自己不幸的命运,叹息自己多舛的遭遇。这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蕴含着深层的象征:诗人体验到的一种人的生存形态与感情形态。全诗四节。第一节写弃妇的遭遇。“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丑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黑夜与蚊虫联步往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慓了无数游牧。”长发本是女性美的表征之一,这里用长发拨散,隔断目光,来描绘弃妇的穷愁潦倒。作者没有停留在外在形象的摹写,而是由此  相似文献   
9.
在最早创作中国现代散文的作家中,瞿秋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灾的。早在1920年3月至8月,他就在《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上,发表了题为《心的声音》的一组散文。1922年和1924年,他又先后出版了著名的散文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无论是题材的开拓,主题的扩展,还是形式的发展,手法的创新,语言的提炼,他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艰苦的耕耘,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开拓者与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现代杂文,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战斗里程。杂文是中国新文学最早诞生的文学作品。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这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同时也开始了现代杂文的历史。在呼唤思想革新的启蒙中,在“打倒孔家店”的战斗中,议论性的散文就呼啸而出,不过当时还没有杂文这个名目。1918年4月,《新青年》四卷四期开辟了“随感录”专栏,成为现代杂文运动的开端。当年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前驱者,几乎都是杂文的作者。其中,鲁迅由于辛勤拓荒,锲而不舍,成为中国现代杂文运动的奠基人和开路先锋。 1924年11月,由鲁迅、周作人等主办的《语丝》月刊在北京创刊,这是中国现代第一个以登载杂文为主的期刊。到了三十年代,杂文创作蔚为大观。1932年12月,“《申报·自由谈》的革新,引来了杂文的全盛时期。”(茅盾《多事而活跃的岁月》)杂文逐渐成为一种独创性的文体。杂文这种文体的概念,是由鲁迅最早界定的,并且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