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1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现存的“清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吴永福立罚纸笔据”等徽州契约文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清中期至民国初徽州宗族在处理宗族内部和族际问题时,调适缓解处置矛盾、维护宗族和乡村安定的一些社会实态。徽州宗族在相当长时期内,其社会调适和乡村社区管理是有力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3.
徽州文化承传和弘扬中华优良传统,仁心为质,在扶弱济残、慈善公益方面有许多突出的贡献,对今天的残疾人事业建设有启迪借鉴意义;做好残疾人事业,实现融合共享,既是共创和谐的时代呼唤,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话说徽州程     
对徽州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徽州一些著名姓氏差不多都是历代由北方中原等地移民而来。徽州程氏,据《新安名族志》所载,最早起自中原乃黄帝之后,周朝大司马休父被封于程伯,子孙遂以国为姓。程娶抚赵氏遗孤封忠诚君。其后孙吴时程普被赐第建业为都亭侯。东晋间程元谭为新安大守,家于歙县篁墩成为徽州程姓始祖。从此徽州程在新安  相似文献   
5.
12世纪的朱熹和18世纪的戴震,是中华儒学历史长河中的两位大儒,都有丰富而突出的民本思想和表现.由于其所处地位不同,所处时代不同,民本的表现也有很大的不同,探析这种不同,可以加深人们对其历史地位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徽学动态     
经过几年的筹划努力,黄山学院利用徽州契约文书资料馆藏丰富的优势,在校内开设“徽州文书博物馆”,此馆旨在宣传和普及徽州契约文书知识,宣传弘扬徽州文化,展示徽州文书珍品,给师生和社会提供又一个近距离接触徽州文化的平台。此馆的设立,是我市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新动作,是对世界记忆遗产保护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的重要成果,项目组成员汪炜先生主编的《中国徽州古街》一书,近日已由华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十九位徽州本土的徽州文化研究者经过数年的努力,走进徽州城乡的各种特色古街,寻幽探秘,调研中国徽州古街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8.
“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人寄命于商”。明清时期,徽州人经商四方,走遍天下。为了联络乡谊,方便经商所在地徽州同乡处理商场和应试等事务,他们纷纷在经商的市镇建立徽州会馆、新安会馆,作为徽人的聚会、议事之所。当时北京为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市繁华,商业繁盛,很早就有徽州茶商、布商、典商等在京城把生意做得很热闹。第一个徽商在外建立的会馆,最早就诞生在北京。  相似文献   
9.
朱熹理学对徽商的影响 ,虽然强固了这一商帮的封建性 ,消弥了其作为“变革性因素”的作用 ,但也应看到 ,朱熹理学的精粹 ,塑就了重视商业理性、有高尚人文理性追求的一代儒商。朱熹理学对徽商影响之两面都值得认真探析。  相似文献   
10.
在数千年历史风云的蒸育胚变之中,皖南古徽州一府六县之地凝成了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缩影标本,又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这一文化在徽州各县又带有自身特别的文化印记,由山川形势进而到县人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