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欧洲就业战略最初由《德洛尔白皮书》提出,埃森战略对其进行了完善,并具备了可操作性;之后被正式纳入《阿姆斯特丹条约》就业章节中。它真正付诸实践是在卢森堡首脑会议的就业准则的指导下,《阿姆斯特丹条约》正式生效之前。在一定程度上它体现了早期的欧洲社会政策的共同体特性,在某些方面它代表了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一考察与近代人们的审美文化活动互为因果的审美意识发展演变,我们无法避开他们对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逐渐深化的认识过程,即对“丑”的审美意义日益切近的关注、理解和阐释的过程。在我国古代,正如“美”相通于道德上的“善”一样,“丑”,被理解为“恶”。《说文解字》释“丑”()字:“可恶也。从鬼,酉声。”清代段玉裁更释云:“以可恶,故从鬼。”①《逸周书·度训解》②又释“恶”云:“凡民之好恶,生物是好,死物是恶。”可见丑之本义在古人意识中是异相、可怕、致生人于死境的鬼一般的东西。《说文解字》还这样释“恶”字的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刊史的研究者和新文学运动的老前辈们,提及三十年代初(1932年底—1935年)上海《申报》革新后的副刊《自由谈》,对其中小品文、杂感文异常活跃的局面,以及这个局面怎样使中国杂文走上一个新台阶,怎样与新文学运动发展有着联系时,都持肯定意见。的确,由于三十年代初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文化围剿”白色恐怖,“左联”进步刊物大部被封,那时的《自由谈》便成了以鲁迅为代表的进步作家呼吁抗日救国,抨击国民党对日屈  相似文献   
4.
一、文艺现象透露的时代信息尽管中国近代审美意识的发展衍变,呈现出与古代传统审美文化在血缘上千丝万缕的网结关系,可是只要我们避免惰性与成见,试图以新的视角观照,就会发现,百年前的审美文化活动,有着鲜明的世界性近代特征,即以典型的时代个性与心态,勾勒这个...  相似文献   
5.
最奇怪的理由:俺是高度近视,戴上博士伦,可还是看不到俺的耳朵,戴上眼镜.终于可以与俺的耳朵荣辱与共了,至少俺也放心了——俺的耳朵其实一直都还在!最财迷的理由:走在大街上,戴上一副超高精度的眼镜,左顾右盼,上窜下跳.紧紧盯着人前人后,当扫描到一张角票飘飘坠地,旋即风驰电掣般冲过去.赶在丐帮集合之前,迅速蹲下身去,假装系鞋带……  相似文献   
6.
淡风清骨:两宋雅文艺主要审美趣尚时代因素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一个“淡”字了得 在研习宋代的诗、词、书、画理论及另一些文艺批评资料时,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即无论是“文艺政治教化论”的代表人物,还是典型的“文艺审美特质论”的倡导者;无论是北南宋一脉相承的理学家,还是古文家、政治家,或是领导一代文艺新风的诗文书画艺术家,尽管他们对文艺性质、功能、特点的评判存在着怎样不同的观点,以致各执一词,互相诋驳,可是,在对文艺理想风格之美的价值评估上却几乎众口一词:崇尚“淡”。与此涵义相关,境界相近,偏于描述阴柔之美的语词诸如:淡雅、淡远、深微、邃美、清空、清刚、清逸、幽淡、简淡、瘦峭等,也以不同频率经常出现在宋代文人品评高格作品的褒语中。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算术     
在南方打拼了几年,他们一家的生活慢慢地好了起来,先是买了房。后来又买了车。  相似文献   
8.
近代后期,特别是本世纪前20年,我国文艺思潮变革的一个重要进程,就是在传统文艺审美观念的转化中融入西方哲学、美学、文艺学思想,对审美本体理解及文艺功能价值的认识有了理论上的新建树。 这样两个方面较为突出:首先,对文艺本体问题开始理性思考。主要是对文学创作跟一般文章写作活动的区别认识,融通借鉴了西方文艺“情感”论。不仅强调文学艺术样式衍变及外在表达形式上的特征,而且更强调其内在的审美主体之自然、真实情感要素。将两者作为文艺创作重要共性,衡量其美学品位。王国维、鲁迅、蔡元培、周作人及晚年的梁启超,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