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由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都市题材电影《搜索》由于聚集了"网络暴力"、"职场潜规则"、"婚姻冷暴力"等多重社会话题,一经面世,便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关注。但鲜为人知的是,作为该片的两位主演,"北京第一美女"高圆圆与台湾小生赵又廷互生情愫,两人不光成为银幕上的"聚光点",还将胶片中的爱情延展到了生活里。看片会上,赵又廷高调宣布了自己的恋情,他说:"圆圆的气质很好,很善良很体贴,我觉得和她在一起特别开心,她和我的生活频率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巴托尔德(1869—1930),俄国著名的东方学家。1891年,巴托尔德毕业于彼得堡大学。1901年开始,为彼得堡大学教授。由于在东方学方面的卓著成就,他在1912年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后来是苏联科学院院士。 巴托尔德学识渊博,精通东方语言。他在1898—1900年间写成的《蒙古侵略时期的突厥斯坦》一书使他名扬世界。1918年,他又完成了前书的续篇《兀鲁伯及其时代》,主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闲暇与幸福的关系是作为一个德性伦理问题被提出和探讨的。亚里士多德认为闲暇既是实现幸福的手段,也是幸福本身,两者通过德性达成统一。现代休闲研究也关注休闲与幸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注看似是对亚里士多德关于闲暇与幸福关系探讨的延续,但实际上更偏向于从社会心理学或历史角度研究,缺乏德性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当代德性伦理研究中虽有学者提倡恢复亚里士多德论及的德性与幸福的概念,却未体现出对闲暇概念的足够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闲暇内在包含的古典精英主义论调在现代社会的不适用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闲暇在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发展中失去了其对于实现幸福的必要性。重返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框架,有助于厘清休闲与幸福的关系,从而引导人们理性判断休闲活动的适当性,合理安排休闲时间,并通过休闲实现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4.
格·伊·米亚斯尼科夫是1906年入党的老布尔什维克,1920—1921年,他参加了俄共(布)党内的一个反对派——“工人反对派”,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2年初,由于坚持自己的主张并拒绝遵守党纪而被开除出党。米亚斯尼科夫在此之后的经历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