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戮力同心     
【典源】《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婚)姻。』《国语·晋语四》:“晋,郑兄弟也,吾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夹(挟)辅平王。”【典义】“戮力同心”,亦作“戮力一心”,“同心戮力”。其戮力为并力、合力,喻“齐心协力”,“齐心合力”、“同心戮力”、“戮力齐心”。【典实】公元前五七八年四月初五,晋厉公派遣魏相去断绝和秦国的外交关系。魏相到了秦国,对秦桓公说:“过去我们献公同贵国穆公友好,合力同心(戮力同心),用盟誓加以申明,再以联姻加深友好…  相似文献   
2.
不亡何为     
【典源】《左传·成公十三年》:“谷阝氏受命以求师,将社稷是卫,而惰,弃君命也,不亡何为?”《左传·成公十五年》:“韩献子曰:‘谷阝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纪也,而骤绝之,不亡何待。”【典义】“不亡何为”,亦作“不亡何待”。意谓不灭亡等待什么。以后多比喻“恶有恶报者”的必然下场。【典实】典源中所说的“不亡何为”和“不亡何待”,都指的是公元前578年,晋厉公派大夫谷阝钅奇出使鲁国,请求与鲁国联合出兵。在谈判中,谷阝钅奇举止言谈十分不恭。孟献子说:“谷阝氏恐怕要灭亡了吧(谷阝氏其亡乎)。礼仪,是身的…  相似文献   
3.
皇天后土     
【典源】《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甘)在下风。”【典义】“皇天后土”,皇天,即天,又称天为皇天;后土,古代称大地为“后土”。旧时“皇天”常与“后土”并用,合称天地,即谓天地神祗。古人相信天地神祗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故人们多用奏告皇天后土宣誓、盟誓。【典实】公元前645年,晋惠公背信弃义,借秦国饥荒,不但拒绝向秦国借粮,反而兴兵去进攻秦国。晋国军队在进入秦境之后遭到了秦军的坚强阻击,一连打了三次败仗,无奈退守到晋国韩原驻扎了下来。晋惠公不听大夫庆郑的劝阻,一…  相似文献   
4.
华而不实     
【典源】《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典义】“华而不实”,意谓只开花不结果。常比喻徒有漂亮外表,而无实际内容。【典实】公元前622年,晋国的大夫阳处父出使卫国,在卫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结束后,回国途中路过有个叫宁的地方;一位名叫宁赢的人愿意跟随他到晋国去。可是宁赢跟随他走到温(今河南温县)这个地方,又返回了家。他的妻子问他:“您不是跟阳处父走了吗,为什么又回来了?”宁赢回答说:“阳处父这个人太刚强了。《商书》上说:‘深沉的人要用刚强来克服,爽朗的人要用柔弱来克服。’而阳处父只…  相似文献   
5.
量力而行     
【典源】《左传·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典义】“量力而行”,亦作“量力而为”。意谓无论办任何事情,都要先估量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后量力而为之。【典实】这是晋国人攻打鲜虞引发的一则典故。公元前528年,晋昭公派大将中行穆子领兵去攻打鲜虞(狄人一族,谓白狄,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包围了鼓国(亦白狄,在今河北晋县西)。鼓国有人暗自向晋国请求,带着城邑里的人叛变投降晋国。中行穆子不答应。左右随从很不理解,私下议论纷纷说:“军队不打仗,不损失一兵一卒,便可得到城邑,这么好的事…  相似文献   
6.
天夺之魄     
【典源】《左传·宣公十五年》: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典义】“天夺之魄”,魄即魂魄。意为上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将要死去。【典实】公元前594年,潞国大夫酆舒专权,杀了晋景公的姐姐——潞君的妻子,又伤了潞君婴儿的眼睛。晋景公听到这一不幸的消息,于当年六月派荀林父为将,带领兵马杀奔潞国而来。潞国哪是晋国的对手。荀林父带领晋国军队,进入潞国不久,便于十八日,在一个叫曲梁的地方,打败了赤狄。前后不到十天,即二十六日,荀林父便灭亡了潞国。酆舒逃亡到了卫国,卫国人把他送到晋营,晋国人把他杀了。晋国灭了潞国,俘虏…  相似文献   
7.
吉人天相     
【典源】《左传·宣公三年》:“石癸曰:‘吾闻姬女吉耦,其子孙必蕃女吉,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左传·昭公四年》:“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典义】“吉人天相”。吉人:好人。天相: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好人有上天保佑。而今多以“吉人天相”,喻有福之人、有德之人、行善之人。【典实】公元前538年春天,楚灵王派伍举去晋国谋求得到诸侯们的拥护。伍举向晋平公传达楚王的命令说:“寡君派遣我前来的时候说:‘从前蒙贵君的恩惠,赐给敝国在宋国结盟,说跟从晋国的结盟国,与楚国结盟的诸侯国,一块互相接见。由于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礼贤远佞     
【典源】《东周列国志》五十回:王曰:“赵盾等屡屡进谏,劝灵公礼贤远佞,勤政亲民。”【典义】“礼贤远佞”,其意是敬重有才德的人,远离巧言献媚的佞人,过去谓这是忠君之言。【典实】“礼贤远佞”之典,就引发在赵宣子(赵盾)桃园强谏里。要说“桃园强谏”,就得先从晋灵公说起。灵公是个荒淫暴虐,厚敛于民,广兴土木,嬉戏无常的昏君。他亲近奸佞,远离忠臣,又是个谗言听信、忠言逆耳、拒谏不纳的暴虐国君。他对奸佞屠岸贾,是无言不纳,无计不听,无事不从。可以说屠岸贾教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与屠岸贾可以说是昏君、奸佞结…  相似文献   
9.
知难而退     
【典源】《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典义】“知难而退”,本谓作战须见机行事,形势不利则应退却。后人引申为:做事须衡量实力,如困难难以克服,则应主动退却。  相似文献   
10.
畏威怀德     
【典源】《左传·僖公十五年》: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者畏刑。【典义】“畏威怀德”,其意谓威德兼备,使人敬畏其威势,感怀其恩德。贰贡【典实】公元前645年九月,秦国在韩原俘虏了晋惠公。十月,晋大夫吕甥拜见秦王,在王城订立了盟约。秦穆公问:“晋国和睦吗?”吕甥回答说:“不和睦,小人以失掉国君为耻而哀悼战死的亲属,不怕征赋整装以立圉为国君,说:‘一定要报仇,为此,我宁可去事奉戎狄。’君子爱护国君而知道他的罪过,不怕征赋整装以等待秦国的命令,说‘一定要报答恩德,有必死之志而无二心。’为了这些事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