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于自然资源的相似性、人文资源的互补性、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及区域旅游体系建设的需要,粤赣湘“红三角”旅游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必要“。红三角”区域旅游体系开发的内容主要包括合作机制、客源市场、资源整合模式、交通网络建设和旅游行业建设等五个方面,这也为区域旅游理论的应用与开发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从想象、走进到反思: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缘”研究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缘"不仅是与"中心"相对的空间范畴,也是一种反思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西方霸权、现代性以及全球化的话语和研究范式。在从想象、走进到反思的演变过程中,"边缘"研究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猜测到实证、从西方中心主义到多元化、从全球化到本土化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萨林斯提出的“Original Affluent Society”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人类学概念。从人类学对狩猎采集社会认识与表述的演变过程来看,“original society”不应译为具有一定文化价值标准的“原初社会”,而应译成较为中性的“初民社会”。就经济状况而言,狩猎采集社会在本质上不是“丰裕社会”,而是物产相对丰富、目标和欲求非常有限的“富饶社会”。因此,“Original Affluent Society”译成“初民富饶社会”比译为“原初丰裕社会”妥当。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作为闻名世界的重要水利枢纽,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劳动与智慧,是各族人民共同商讨、科学决策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的伟大工程,更是各族人民共享成果的民生工程。从共享文化的视角探讨三峡工程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国重器的文化内涵,对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朝统治者为了推行教化、巩固疆域,把少数民族纳入到科举考试行列中,但是居于东南地区汉民腹地的畲民却是经过积极主动争取才获得参与科举考试的权益。较晚定居于东南地区的畲民在对抗当地士人阻考时,多采取呈诉官府、强调族群性以与清朝统治者特殊的族群背景相关照,借助地方官员支持以争取科举权的策略。地方官员为了解决民族纠纷,更好地管理地方社会,强调了“版图之内”的多民族国家认同,促使畲民更好地从制度、文化等多方面融入整个国家体系和地域社会。这一现象深刻地反映了各民族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多维度的互动过程中,各民族与国家之间在利益诉求方面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6.
赤土畲族乡以建筑表现为中心的文化实践,一定程度上具有确认畲族的存在、历史性与凝聚认同的功能,但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实践特色建筑中蕴涵的价值与行为准则,而是为了积累能给地方带来资源与利益的"象征资本"。其实践虽存在"挪用"的痕迹,但仍根植于赣南地域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土壤之中,是绵延千年的"华/夷"分类意识寒流遭遇国家民族政策暖流在地方所荡起的一朵浪花。  相似文献   
7.
支客司是鄂西地区红白喜事期间被主人家邀请到家中替主人主持大局的一类人。文章以鄂西地区支客司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调查,以期将支客司的职业特征、工作方式、生存状况等整理成调查报告,使这个日渐失落的职业重回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区是“内地的边缘”,其区域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历史上国家权力相对缺失,政治控制方式多元;二是区域资源相对丰富,生计模式多样;三是文化多元交融,既具有较强的非汉特征,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畲族历史记忆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特征。历史记忆是弱小民族凝聚认同的根本,是华/夷社会结构的反映与历史情境的需要,其传承的神秘性使它不易受外界的影响,从而更有利于保持稳定。畲族历史记忆高度的稳定性、延续性不是对历史记忆理论中有关选择性、可变性的否定,而是对它的有力补充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庙会与乡村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却有待进一步深化,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说明.本文在分析汉三侯祠历史演变及其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湘南庙会与乡村社会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庙会是主流与非主流两种意识在乡村社会生活中的结合体、非正式的地方权力博弈的舞台、民间竞争文化伦理的表述、乡村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