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独秀应对大革命失败负主要责任或认为共产国际应对陈独秀犯错误负主要责任的观点都缺乏说服力.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既有贡献,也犯了错误.但从全面来看,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陈独秀虽然受其指挥,所犯错误多少与共产国际有关,但归根结底,他应该对自己犯的错误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建国初期中共开展的反腐蚀斗争和与之相联系的整党整风运动的历史功绩,总结了当时反腐蚀斗争和整党整风的历史经验,指出其基本精神对当前的反腐蚀斗争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的争执深刻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上追求霸权的实质。史迪威来华是为实现上述目标服务。史迪威与蒋介石之间的争执具体反映了美国开明派同中国顽固派 (其后台是美国保守派 )在如何实现美国政策目标上的冲突。罗斯福居中调控 ,在关键时刻牺牲史迪威 ,是想主要依靠蒋来实现其政策目标。罗斯福死后 ,右派政府把扶助蒋介石的政策发展到极端 ,导致战后冷战的惨剧  相似文献   
4.
1924年11月19日,孙中山在上海曾说:“这口曹吴的武力统一,被国民军推翻了,兄弟以为到了讲和平统一的时机”。(《孙中山选集》第884页)孙中山所说的这个“和平统一的时机”,就是当年北京政变后一度出现过的一段非常短暂的时间。10月21日,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从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前线倒戈回京,囚禁“贿选总统”曹锟,控制了北京。这就是所谓北京政变。北京政变之后,奉系成了北方实力最强的军阀。张作霖要求乘胜向鲁、皖、苏发展,为其部下寻得地盘,并为包围北京,控制中央政权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5.
自从“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四人帮”伪造党史,乱挥路线斗争的棍子,使一部分群众对党史产生误解,认为党史不是科学,有的学生因此不重视党史课的学习。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公布,在学习党史的问题上,给了我们宝贵的启示。 《决议》是无产阶级党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文件,是党史科学著作的榜样。《决议》的无产阶级党性,表现在它最真诚最彻底地忠于人民的利益,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决议》的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制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从民主革命时期的多党合作关系发展过来的。为了充分认识这一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趋势,对它作一番历史考察,不是没有益处的。 一、中国从未有过真正的议会政治,也从未有过资本主义的多党制 资本主义国家长时期来形成的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自由竞争在政治上的充分表现,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利已主义表现为集团之间的权利争夺。这种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20年代初,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我国政党运动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形成了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这一历史现象,从一个重要的历史侧面印证了五四时期中国革命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历史客观性,和中国共产党在此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就这一现象作出科学说明,对研究我国政党运动史,以及驳斥资产阶级自由化论者诬蔑、歪曲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历史的谬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有些评论五四运动的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对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产生误解,其主要原因是对其中的几个用词的内涵缺乏深入领会,以致在阐发时偏离了毛泽东论述的原意。本文详细说明应如何正确理解这些关键性的用词,从而准确把握毛泽东的原意。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研究家们对于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与贡献,作了较多的介绍。本文试图对他在五四时期历史观的转变过程和表现特点,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从进化论转向阶级论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李大钊和当时许多革命民主主义者一样,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同中国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继续进行斗争。这时李大钊的历史观基本上是进化史观。从1915年到1918年初,李大钊发表了《厌世心与自觉心》、《青春》、《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新的!旧的!》、《民彝与政治》等许多重要文章。这些文章比较系统地阐明了他的进化史观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