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章试图从流散的角度分析福克纳和莫里森作品的关联性,结果发现19世纪末的南方黑人大迁徙促成了黑人和白人进一步地混居和种族转换.在种族冲突剧烈的南方,隐藏着黑人和白人在潜意识中逐渐向对方转变的过程.二人的作品全景地反映了南方种族、身份、阶级和文化的复杂错位.  相似文献   
2.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具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联系的意义。认知理论认为多义现象的 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如隐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文章分析了一词多义 现象在隐喻理论中的根源,并阐述了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英语中大量存在词素、词汇、短语,句子层面的隐喻现象。本文尝试性地探讨了科技英语中的隐喻现象和隐喻认知机制对《英语科技文选》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美国黑人流散文化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的角度重新评价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柏油孩子》同时采纳了民族主义和流散文化的理论框架,以神话模式和现实主义相混杂的写作风格建构了个人与文化身份的高度离散的叙事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意义体系,从而精确表征了美国黑人因面对种族、传统和现代性而产生的动态变化的,矛盾的意识形态体系。  相似文献   
5.
任务类型对注意及目标语形式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Schmit的“注意假说”、Swain的输出假设的理论框架下,文章用定量的方法检测了非输出任务和输出任务类型(看图说话和看图作文)引起的学习者注意、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习得的关系。试验持续四周,受试共63人,分为看图说话组、看图作文组及控制组,采用试验前测一试验一试验后测的研究方法进行考察。结果显示。输出任务更能显著促进学习者对目标语形式的注意和对目标语形式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