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魏源政治学说的精要部分集中于柔性施政的“黄老思想”教旨,考察这种思想所诞生的时代背景和主旨仍然不足以帮助理解魏源政治学说的特点。魏源政治思想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在实际政治中的作用与新颖的范畴运用。魏源的政治学说中包含的“黄老思想”是其晚期政治思想的中心部分,其特点取决于儒内道外刚体柔用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化"和"独"是《庄子》中重要的两个概念。由概念的词频统计和含义分析可知,"化"的涵义有二,教化与物化,而"物化"又包括了三重含义,即物与物之间的转化,人的存亡以及心之情态。《庄子》提出"化"的观念,一方面是其"气化"的世界观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是其修养论思想的铺垫。《庄子》以"独"作为"我"理想的存在状态,以应和"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构建起完整的修养论体系——明"化"而见"独"。  相似文献   
3.
心性论作为中国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先秦时期便成为哲人聚焦的中心;先哲围绕心性之辨概括了性论中的"一元论"、"多元论"、"主体论",心论中的"认知主体"、"存在主体"、"道德主体"等对后世中国哲学影响至深的范畴;对先秦时心性论进行形态考察,不但可以帮助人们厘清人性论的逻辑发展,更能有效地辅助分析学说背景、理论价值与发展前景,为解决当代哲学民族性和普遍性矛盾,探索中国传统哲学向近现代哲学的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