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快,为建立符合中国城市化进程实际情况并能紧密服务城市公众的规范科学且完善高效的环境标识导向识别系统,将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其系统构建的意义与价值,具体阐述所应包含的内容和构建的方法策略,并论述其实施的重点和创新之处,从而为地方政府和城市规划尤其是城市公共交通环境设施及标识导向设计方面提供系统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江南文化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历史使然到时代应然,遵循的是文化认同、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逻辑原则。文章以厘清江南文化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之应然逻辑关联为先,以江南文化观照下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应然状态分析为基,剥析与呈现了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文脉赓续与价值规范、内生动力与长效赋能、品牌熔铸与效应释放的应然逻辑,进而辨析变与守、创与固、聚与扩、推与藏的江南文化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践逻辑。系统把握应然逻辑与实践逻辑,构建江南文化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共同体,是更高质量建设中国区域特色文化和经济示范高地的根本所在,也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江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江南古桥及文化发展兴盛,据此对江南古桥及文化所赋予的多元化和更深层次的区域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功能及特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从而认为江南古桥不仅是古代江南百姓的生存依托和江南商业经济的枢纽,更为重要的是,江南古桥在与江南社会不断交融的历史进程中,与当地的社会风俗、奇人逸事、风水玄学、政治宗教等紧密相联,浸染了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充分显示出江南古桥及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也成为江南地域宝贵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财富。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探究其原因,提出了控制人才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由于江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江南古桥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江南古代能工巧匠和设计师们在桥梁设计选址之初就要充分研究江南的地方环境特征,因此,地方环境特征在一开始就贯穿于江南古桥的选址设计之中,并具体体现在自然环境中的水文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岩石土壤植被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全面考量江南古桥设计选址的地方化特征,从而揭示其设计选址的科学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我院根据国家关于深化医改、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和内部分配激励机制的要求,结合国家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在严格遵守国家卫计委出台的“九不准”的基础上,本着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进行了激励分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通过控制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激励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降低病人费用、提高社会效益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论述了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在基地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并从变频调速及节能原理入手,通过对集中供热系统热力站供热量节流与变频调速两种不同调节方式的对比,阐述了针对二次网两种不同运行方式所采取的供热量变频调速控制机理,并对其实际运行效果及节能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朱铁军 《山西老年》2010,(11):25-25
2009年9月的一天,永济市老龄工委办来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名叫胡炳全,在某单位做门卫,月薪只有400元。他一进门,便从上衣口袋掏出300元钱和一份济困倡议书,交给工委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中国艺术文化林苑中的一朵完美绽放的奇葩,展现出社会大众和民间艺人的审美哲学、智慧情操、文化技艺和修身理念,从探析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以多元视角审视和理解其概念及内涵与外延,明确其研究对象,进而剖析国内外传统民间艺术的区别,来深层次的解读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所包容的万千气象和广博涵义,并将其完美地展现在现代社会和世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
距今5800—5300年位于巢湖流域的凌家滩聚落是中国史前文化的高峰之一,其出土玉器在制器理念、造型设计、工艺技术、艺术表征、文化内涵等方面都不同凡响。彰显和解读凌家滩遗址玉器纹样独树一帜的意象表现和内涵情结,并融合性开展现实转换与再设计应用,对于系统研究和传承弘扬凌家滩玉器文化意义鲜明,对于当下古今融通式的设计实践和文化创新助益匪浅,对于追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价值显著。因此,文章在深度挖掘和凝练凌家滩遗址玉器纹样艺术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构设出思想理念的共鸣与融通、艺术因子的诠释与重构、精神意识的遥感与呼应、审美追求的碰撞与对话四条现实转换与重现路径,并从当代文创产品、景观小品、标志、宣传海报等四个方面分别予以对应性设计,以翔实鲜明的设计案例剖析凌家滩玉器纹样的现实运用,以此有效促进其与当代文化创意、旅游、传媒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及新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