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政策制定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政策理论大多以精英们为中心形成,而带有整合性的公民参与理论,则有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长处,而且能够补充和完善现行理论.公民参与理论,就以信息、知识及智慧的相辅相成的运用的观点看,能够弥补理性理论的局限性;而且从能够采纳更为创造性的政策的意义上,它能克服渐进理论的缺陷;与此同时,由于它更能体现民意,得以保证政策的正当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执行结果带来的"后遗症",因而还能弥补直观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重塑公民参与--从管理学视角谈政策过程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霞  朴贞子 《东方论坛》2004,(5):112-115
政策过程始终是各种社会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公民作为政策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发地渗入政治生活中,其对政策过程的影响力、制约力逐步加强.公民参与已不是漂亮的词汇,而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政治行为,这是由人的内在需要、政治现代化以及政府自身的改革要求等决定的.公民参与是实现行政民主的动力,也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加强公民参与和实现行政民主化正在成为新时代公共管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图缓解阻碍城乡和谐发展的矛盾,但城乡差距似乎日益严重,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日趋凸现。这些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缺乏制度公正、政策滞后以及政府行为不规范等有关。要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必须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从根本上确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制度和公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公民政治参与障碍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剖析阻碍我国政治参与发展的主要原因的同时,在理论上肯定了政治参与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其后初步探讨目前我国政治参与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5.
哲学从最广义的角度讲,可以定义为“大量观念的集合体”。人们对任何事物的任何看法都可以称之为观念,看法本身也就是观念。因此一切学科都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哲学;政策是“旨在实现组织的理想与目的的基本目标、计划及工作”。从体系观点看,政策概念包括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上位概念包括理想、目标,而下位概念有着计划、方案、活动。哲学是政策形成和执行的基础和前提,在一定的意义上政策本身就是哲学;参与政策过程的利害当事人包括最高统治者、部门的政策决定者、政策执行者、政策受惠者乃至一般顾客。参与政策过程的利益当事人都应该有坚定的哲学,没有坚定的哲学很难保证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权力下放”———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朴贞子一权力是社会各种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和具有强制性的影响力,一旦过于集中将会有害于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僵化各种关系,还能导致与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相背离的个人专断、特权、以权...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政治发展将会更加注重政策的科学性、政策形成过程和程序的完善。合理的、包容的政策决定是一种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的正确行动,也是公共部门政策科学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的价值就在于用它来分析政策,作为政策决定者考虑、选择政策时的标准。本文就从合理性与政策决定方法入手,结合国内外决策成败的事例,探讨了以完全的合理性为前提的合理的、包容的政策决定模式。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建设与国民的基本需要朴贞子精神是人所表现出来的活力,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所谓精神文明,是指人们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它是以相应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可有自己的氛围,具有温和的、积极向上的特点。一需要是人们对某种对象的期求、渴望或欲念。...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和使用的抽象劳动这个科学概念,迄今为止在经济学界并未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概括起来可谓两说:“永恒范畴”说;“历史范畴”说。即一种主张:“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态而剩下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和具体劳动一样,适用于一切时代,是“永恒的范畴”。另一种主张:“抽象劳动”就是指“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的一个方面,它形成价值,是价值实体。因此,这一范畴体现特定的生产关系,是商品经济的特有的历史范畴,不是“永恒的范畴”。这两种观点无疑都是值得重视的。但是笔者认为,由于持上述两说的同志只是片面强调各自分析的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