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察合台汗国伊斯兰化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初期(汗国形成—1260年)出现了统治者倾向伊斯兰教的现象,为萌芽时期;中期(1260年—1334年)陆续有可汗皈依伊斯兰教,为发展时期;末期(1334年—1370年)西部突厥化蒙古贵族和东部秃忽鲁帖木儿以后诸汗皆信奉伊斯兰教,为完成时期。本文还就察合台汗国伊斯兰化萌芽、发展和完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审视北京奥运会的人文意义和武术的文化及教育价值,发现两者有很大的互补性.从人文层面上分析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出应采取“化西强本”的奥运战略谋求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月即别时期钦察汗国的伊斯兰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察汗国,在别儿哥时期(1257—1266年在位),向宗教伊斯兰化迈出了第一步;在月即别即位(1312—1342年)后,在伊斯兰教化上又跨进了一大步。月即别时期的伊斯兰教化,仍主要指统治汗国的蒙古上层社会的宗教伊斯兰化。但与别儿哥时期相比,此时期的伊斯兰化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主要表现在:蒙古下层人民中一部分人皈信了伊斯兰教;作为汗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各地城镇基本上在伊斯兰势力控制下,伊斯兰法成为主要遵循的法律之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的发展看,征服中亚地区的蒙古统治者最终被当地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和同化了。而这种征服和同化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为由蒙古原始宗教向征服地区先进宗教的转化。本文试探讨生活于中亚天山北路、七河流域地区的察合台汗国蒙古统治者的这种文明转化过程。 (一) 自成吉思汗将畏兀儿以西直至阿姆河之间的草原地区分封给察合台后,大致东起别朱八里、西到锡尔河右岸、南自天山北麓、北与窝阔台封地交界的地区,即通常称之为天山北路和七河流域的地区,就成为察合台封地和后来察合台汗国领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察合台汗国的许多统治者都生活在这一地区中。  相似文献   
5.
和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一样,伊利汗国的蒙古统治者最终也归依了伊斯兰教.伊利汗国蒙古统治者的伊斯兰教化,是在合赞汗时期(1295—1304年在位)基本完成的.本文试说明合赞汗时期伊利汗国的伊斯兰教化,并探讨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7.
蒙古伊利汗国合赞汗(1295—1304年在位)的改革是中世纪历史上的一次著名改革。鉴于以往对此问题研究较少,笔者试对此改革的某些方面作些粗浅的分析。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合赞汗改革的思想基础。 十三世纪末,合赞讨灭拜都(1295年在位)后夺得汗位,此时伊利汗国正经历着严重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