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2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需要发表演讲的公关场合很多,现仅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经常出现的公关场合的演讲:介绍辞、称颂辞、提名辞,为争取他人好感的演讲(好感演讲)以及娱乐演讲。  相似文献   
2.
枕头是一个人在睡觉时不可离的东西。枕头有各式各样,二、三十年代,一般人用瓦枕,讲究一点的用漆枕,不过现在时兴用软枕了。人们在睡觉的时候,总想睡得舒服些,用软枕就起到这个作用,但有些人却不是这样,可以举出几个例子看看。一个是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他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睡觉,实在太疲倦了,就用书本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因此有人开玩笑地说:"怪不得爱迪生的知识那么丰富了,原  相似文献   
3.
中年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是人体由盛转衰的关键阶段,是人生中的多事之秋。据统计,中年患病率达60%以上,平均死亡年龄为58.52岁,比全国平均寿命少十几岁。  相似文献   
4.
李俊主 《社区》2010,(9):53-53
老人“感情饥渴”是指老人离退休以后在家悠闲自在,不愁吃,不愁穿,唯恐无人关心他们,失去精神寄托,缺乏感情交流。不久前,国内有家精神卫生中心对该市部分60岁以上的老人做了一次心理调查后发现,有54.5%的老人存在着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6.
神奇的光疗     
中医心理治疗中的“以情胜情”之法,历史悠久。其中许多治例有理有趣,不仅值得借鉴,也颇令人欣赏不巳。  相似文献   
7.
李俊主 《社区》2014,(7):56-5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许多子女在对父母做好物质供养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精神赡养了。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具体表现。但是,有些子女对精神赡养理解不深或比较片面,认为向父母问候几句就是精神赡养了;也有的子女觉得精神赡养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嘴,不知怎么做好。其实,解决这一难题有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和经验,只要用心实践,就能慢慢看到父母的笑脸越来越多了,情绪越来越好了。  相似文献   
8.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美国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沃尔逊人友善地款待这群流亡者。当镇长杰克逊将食物送到一个骨瘦如柴的年轻人面前时,年轻人问道:“先生,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杰克逊想,给一个流亡者一顿果腹的饮食,这是每一个善良人的朴实义务.他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你来做。”  相似文献   
9.
李俊主 《社区》2010,(30):43-43
《战国策》里有则《荆轲刺秦王》,说的是在地图卷中藏匕首的故事;京剧《鱼藏剑》说的是借献鱼而藏短剑于鱼腹的故事。两则故事都是讲的一物为载体,一物藏其中,以达其另外的本意,这在古代称之为“计策”,谋也。后来人们从中得到启示,摸索出反其道而行之的好心之谋,那就是在食物中再藏食物的佳肴美馔,给食客带来意外的惊喜,从而活跃气氛,促进食欲。  相似文献   
10.
文同竹笋筵     
李俊主 《社区》2010,(18):38-39
竹笋,即竹的嫩茎,古人又称之为“竹萌”、“竹胎”。竹笋的种类繁多,时下正是吃春笋的季节,春笋为斑竹、百家竹春季生长的嫩笋,色白、质嫩,其味清香鲜美,自古被视为菜中珍品。北宋诗人黄庭坚赞道:“韭黄照舂盘,菰白媚秋菜,唯此苍竹苗,市上三时卖。”唐代白居易《食笋》诗云:“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煮,紫箨坼故锦,素肌掰新玉。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清代文人李笠翁把竹笋誉为“蔬食中第一品”,认为肥羊嫩豕也比不上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