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其道德共同体政治构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其任务在于培养自然人及道德公民,两者统一于人的自由的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符合人性发展规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贯穿于自然人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线索;而培养具有国家整体向心力的"爱国公民"则是道德公民教育阶段的终极旨归。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功利化、道德价值多元化等问题,重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发挥道德教育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启蒙运动诞生的18世纪是一个理性当道的时代,当以伏尔泰为首的启蒙学者为科学和理性高唱凯歌时,卢梭却从人性论的角度提出了"高扬情感"的浪漫主义口号。"情感"而非理性,是贯穿卢梭思想始终的现实坐标,他不仅将"情感"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更将其作为个人生活的理念及原则,以其浪漫不羁的文风,在欧洲文坛掀起了一场情感革命,并以独树一帜的姿态开启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全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卢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漫主义者,他的<社会契约论>为我们贡献了一幅最美好的国家政治蓝图,<爱弥儿>则培养了最好的国家公民,两者共同指向实现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并带有着极强的"乌托邦"印记,这是一种政治的浪漫化,更是浪漫化的政治,但正是这种理想化的社会所树立的现实标杆,成为人们为重拾自由与平等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的重要的原动力.这一点即是卢梭政治"乌托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将自然问题、女性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和比较,早期作品《可以吃的女人》中即已经展现出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阿特伍德既关注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而来的环境污染、生态问题,也关注职场女性与家庭女性的工作、生活处境。当生态问题与女性问题相交融时,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变成了狩猎者与猎物的关系,女性变成了“可以被吃掉”的猎物,这种二元对立的模式同样体现在工业与自然的关系中——工业对应破坏者,而自然对应养育者,同样是以男性为主体的科学精神对以女性为主体的自然的征服与开发。在《可以吃的女人》中,女性角色在与大自然中的生物共情的同时,逐步认识并摆脱了自己被男性控制的困境,走向了独立与解放,体现出了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以卢梭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人民主权"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权思想的思想理论前提,人民主权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在经历欧洲1848年革命、特别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民主权思想进行了彻底改造和本质性的超越,强调人民当家做主.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把人民当家做主规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从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这充分彰显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权思想的强烈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黑龙江漠河的白山黑水之间走向文坛的小说家迟子建,其独特的童年生活经历令她对现代文明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抗拒。尽管迟子建从未在其作品中标榜自己的生态信仰,其仍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生态创作模式。她通过对现代城市文明的质疑与反感,对大自然灵性的生态感悟,完成了对生态的解构与重构,搭建了属于自己的生态创作视阈。  相似文献   
7.
卢梭的文学创作洋溢着生态学的光辉,他"返回自然"的浪漫主义主张,既包括向作为物质实体的自然界的回归,也蕴含着恢复自然人性的哲学意义,这是一种具有全人类意义的生态价值观。卢梭通过对文明的批判,伸张了生态正义;通过对"自然"的高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创作观;对自然生活理念的诉求,更折射出一位伟大的生态思想家对全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关照。  相似文献   
8.
在欧美生态文学的影响之下,自上世纪80年代伊始,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即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生态倾向,以沈从文、徐刚、贾平凹为首的中国新一代生态写手们,本着文学创作者高度的生态责任感,以中国的生态现实为经,用写作者应有的生态审美作纬,通过对生态现实的摹写与反思,共同构建起了中国当代文学写作的绿色生态维度,他们在创作中所倡导的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基于整体性之上的世界观的重构意识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生态写作的审美特质及思想倾向,并使生态写作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隅.  相似文献   
9.
卢梭的宗教观在其政治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针对西方思想家对于宗教与政治关系相对绝对化的评判,卢梭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只有当一种宗教作为个人情感行为、自由地确立上帝的至上权威,并且又能够激发人们出于对公民职责和社会道德的遵从形成对政治体的整体向心力的前提下,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宗教"才得以达成。卢梭的宗教观,在政治哲学的框架内为宗教重新找回了位置,是其政治哲学理论在宗教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10.
在18世纪的启蒙时代,卢梭的科学与艺术观显得独树一帜。当以伏尔泰为首的启蒙学者们为文明社会中科学与艺术的进步高唱凯歌时,卢梭却大胆指出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在腐化社会风气、败坏人类道德以及加剧社会不平等方面所起到的消极作用,从而得出了"科学与艺术的复兴不利于敦风化俗"的哲学论断,对于卢梭的科学艺术观我们应将其放诸特定的历史环境并准确理解卢梭作出该论断的真正意图,才能实现对卢梭思想以及卢梭本人的客观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