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二十年前,作为一个诗歌业余爱好者,我第一次在当时全国唯一的文学杂志《解放军文艺》上读到王绶青的诗歌《金石桥》和《葫芦舟》。我一下就被那凝炼的诗句,清新的诗风所吸引。之后,我不断追踪着诗人在诗坛上的行踪,从他描写林县红旗渠的叙事长诗《斗天图》,到他的另两部诗集《天涯采英》和《天野海郊集》,我都象沙漠中的旅者遇到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于一九一七年就已经大张旗鼓地进行新诗创作了,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后起的郭沫若才称得上新诗的奠基者;胡适于一九二0年三月就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新诗集《尝试集》,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却众口一词地认为,郭沫若一九二一年八月出版的《女神》——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形式,都达到了一个无与  相似文献   
3.
王绶青诗歌的艺术色彩丰富多样:一些表现重大题材和深刻主题的作品,或沉郁凝重,或气势磅礴;一些“生活牧歌”、“山水记游”之类的作品,则或玲珑剔透,或隽永含蓄,或明丽如画。王绶青是一个“苦吟诗人”,非常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其诗歌善于用比,善于艺术夸张。其叙事诗的创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现了严谨而崇高的现实主义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