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与国家关系的变化以 1 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在前一阶段 ,私营企业主与国家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共生关系 ,即“官商一体化”模式 ,1 992年以后 ,逐渐转变为“分化”结构。这种分化结构和东欧国家不同 ,呈现了“非冲突性分化”结构 ,并不形成“冲突性”的关系。这种特点是中国式渐进改革的结果 ,并且反映着转型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主义理论与产业政策分析框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先对新制度主义产业政策理论进行阐述,然后解释产业政策形成的制度约束,进而提出在产业政策形成中有决定性的三个制度因素:(1)包括政策理念(policy ideas)的取向、决策结构的纵向集权化程度和横向凝聚性程度在内的国家组织的制度特点;(2)国家—市场—社会之间的政策网络(policy networks)特点;(3)跨国公司的战略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所反映的国际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制度主义理论与产业政策分析框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产业政策的形成和执行过程中 ,国家和市场中各行为者受到两种变数即结构性因素和产业特性因素的影响 ,其中 ,结构性因素起着更为重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 ,而产业特性因素起到媒介变数的作用。产业政策中的结构性因素包括国家组织的制度特点、国家—市场—社会之间的政策网络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产业政策正是在这三个因素的互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市场行为者都受这些结构性因素的约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