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四、出其锦心扬为绣口戏曲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怎样?戏曲如何传达作家的意图?李渔对这些问题的论证,颇有深度,是《曲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先了解一下李渔之前的人是怎样阐发这一问题的。南宋王灼说过:“有心则有诗,有诗则有歌,有歌则有声律,有声律则有乐歌……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值甚也。”元人周德清进一步指出:“未造其语,先立  相似文献   
2.
《李笠翁曲话》是我国第一部从舞台艺术的角度来探讨戏曲理论的专著。它成书于清康熙十年(1671)。《李笠翁曲话》(以下简称《曲话》)这一书名,是一九二五年曹聚仁从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摘取“词曲”、“演习”、“声容”三部刊印时代拟的,一直沿用了下来。它的作者李渔(号笠翁),是我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同时,更是一位杰出的戏曲理论家。他的剧论在我国戏剧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中国式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