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综合类   9篇
  200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莽村考察     
莽人跨中越、中老边境而居,迄今涉足其地的研究者甚少,主要原因系莽人社区地处边陲、交通不便。截至1990年年底,笔者有幸三次奔赴我国的莽村考察,其中第一次是1980初年春,第三次是1990年底同他们生活、饮食在一起,耳闻目睹,颇有所获。 莽人是一个正在识别的民族群体。1990年7月,我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有56个民  相似文献   
2.
1976年、1978年,1980年,我有机会多次到云南西双版纳调查克木人的社会历史、语言、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等,获得了更多的了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国的克木人,共有1,600多人,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景洪两县,勐腊有9个自然村,景洪有2个自然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包括汉族在内现有五十六个民族。此外,还有一些正在进行识别的人们共同体。我们习惯地称作什么人,与民族这个特定的概念加以区别。比如云南的克木人,西藏的登巴人等。 这些民族和人,从他们的语言上来看分别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和南亚语系。 在这五大语系中,我国诸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人数最多,属于南亚语系的人数较少。 南亚语系,英文作AustroasiatiC。曾被译为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或澳亚语系,均  相似文献   
4.
老挝地方不大,人口不多,但是毗邻的国家不少,而且这些国家的民族成分非常复杂。很早以来,老挝就是民族群聚、迁徙的地区,许多语言互相吸收、融合绝非偶然。半个世纪以来,已经有许多专业工作者联系印度支那地区,对老挝的民族和语言进行过考察。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国境线4060公里,傣、景颇、佤、布朗、独龙等十余个民族跨境而居,有5个边疆州,35个边境县,边境少数民族人口约占边疆总人口的2/3。云南边境民族教育,在云南民族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在云南边疆的所见所闻,我们认为云南的边境民族教育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老观坨乡景观风貌规划的总体构架、规划理念及规划方案的解读,探索凸显地域特色的方法和手段,试图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城镇风貌建设方式,实现小城镇景观风貌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释“窝郎”     
关于西盟佤族村寨头人——“窝郎”,过去一直解释为“氏族首领’、“氏族酋长”和“氏族长”。这样的注释,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它的内涵,以至关系到对西盟佤族社会性质的研究,所以有必要重新加以解释。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常有这样的情形:语言在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的地理概念指亚洲南部,而语言概念不仅指亚洲南部,甚至包括远离孟加拉湾海岸的尼科巴群岛和印度东北部的一些土著语言。 属于南亚语系诸语言的分类,迄今国内外的学者的意见还不一致。其原因是,这些民族分布的地区辽阔,交通不便,国家众多,情况复杂。比如,被认为高棉人最近的表亲的桂人,分布在柬埔寨、泰国和越南。如果,没有对桂语的调查比较,也就不可能进行分类。然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克木人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景洪两县南部的丛林、坡地和山麓地带。解放前,我国学者凌纯声等人在其著述中提出了克木与佤、布朗、崩龙并列同属孟高棉语族的论点。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与交通不便,不可能进行深入的研究。解放后,党和政府派出了大批科学工作者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识别、语言和社会历史方面的调查研究。由于当时的调查任务很重,而少数民族的称谓又因民族不同多达几十种以上,因此,对  相似文献   
10.
过去十年,在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和中央民族委员会研究和确定各民族名称与成分之后,国家统计总局已经有了充分确切的根据,有可能代表政府颁布关于越南各民族族称的决定(1979年3月2日TCTK/PPCD 121号文件),并在1979年一次人口普查中和全国各种文件、书报、电台和电视台等方面统一使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民族自称或者他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