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叙事与抒情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学质素,无疑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却会形成、发展为不同的文学传统,这就是中西文学一长于抒情、一擅于叙事的事实。当然,这种对比是就其总体趋向而言的。中国文化其实并不缺少自身的叙事传统,只不过这种叙事传统主要体现在史传形态而非文学形态上,尤其在中国文化发展的早期。由于中国文化结构中的历史意识在早期  相似文献   
2.
理论视界是不同理论形态、思潮与流派相区辨的特定边界,其构成要素主要有理论视角、理论视野和理论模式等;主体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规约着理论视界及其建构。理论视界的重建理应在历史、现实、理论自身、学科间与人文精神这五个相关向度上来进行。当下文学理论视界的重建,面临着以下的情势及其问题,亦即其一,"向外转"的理论思潮,解构着"纯文学"的理论观念;其二,"后经典"时代的到来使各种非经典性理论相继崛起;其三,由后现代大众文化的主流化所导致的审美泛化;其四,随着大众传媒的崛起,影像性文本的功能日益增大;其五,传统的本质主义理论受到了根本性的质疑,形形色色的反本质主义理论正在扩大自身的影响。当下文学理论的重建必须是多元化的,但其理应存有着自身的主导意向,这种主导意向即是建构具有人文性、批判性与现代性的文学理论及其体系。  相似文献   
3.
学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是大学本科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其学术规范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学位论文理应基于严谨的研究、真诚的思考、严密的论证 ,反对侵占、剽窃、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政治性文论、学术性文论、体悟性文论与教科书文论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4种基本存在方式与形态类型.毛泽东文艺思想是20世纪文学理论史上最为典型的政治性文论.政治性文论指的是近现代文学理论的一种基本形态,它是特定的阶级、政治集团或政党的文艺观的系统化与理论化,政治性文论也分析并阐释文学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但它更为重视的不是文学的内在规律、形式技巧,而是文学的外部规律,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内容尤其是思想内容的政治导向性.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在自身的发展中,所曾出现的政治性文论的一统化、一体化与一元化,并非是理论批评自身逻辑选择的结果,而是政治文化外在规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的语境中,总体性或本质性的命题或理论无疑是饱受贬抑而又易于引发争议的。可以说,尽管总体性理论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欠缺,但我们又必须借助于特定总体性理论的观念、方法及其框架来对具有特定整体性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与把握。事实上,“要求有一种深刻的总体性的史学还是完全必要的”。可以说,有待讨论的问题并不是是否需要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6.
论流派     
呼唤:时代对“流派”的认同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在社会的发展中浮沉,勾勒着自己的轨迹:它从艺术迷茫中由于接受外来思潮的影响、刺激,进而使自己从旧的形态中蜕变,而达到自认自觉,又由于政治意识的不断强化以及其他社会因素与文学自身因素的作用,而使自己丧失了自我,以至于使自已成为政治的工具(比如文革中);随着社会的变革,思想的解放,文学又一次复归于自身,文学的自我意识又得到了强化。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从“五四”时代发展到新时期的今天,无疑进行了一次曲线的运动。可以说,文学复归于自身、文学的  相似文献   
7.
选本活动是一种特定的文学活动方式,一种特定的文学史运作方式与文学批评 方式.经典相关于选本,选本活动本身即是一个经典化、去经典化与再经典化的过程.从构 成及其现实运作的意义上言之,由于选本活动是由众多的质素或环节构成的,其体现为一种 整合性的动态系统,并存有着自身多元化的意向.这样,虽然选本活动的确存有着批评的质 素,但却并非仅仅作为一种批评形态而存在,选本批评的命名在某种意义上遮蔽了选本活动 的综合性与集合性.与选本、选本批评等相关概念相比较,选本活动的概念更具有理论张力 、现实针对性与方法论意义,其极大地开拓了选本研究的视野,健全了选本研究的意识观念 ,强化了其现实感.当下选本活动研究可在以下论域中展开,亦即其一,选本活动的理论研 究;其二,选本活动的历史研究;其三,选本活动的统计学-实证研究;其四,选本活动的应用研究;其五,选本活动规范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