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歌德曾预言:“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东西方文化交流大大扩充了我国作家的文学视野。新时期小说创作明显地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许多作家,特别是中青年作家,借鉴了四方文学,包括现代派文学的某些表现手法和技巧,如意识流、象征、表现、荒诞、黑色幽默等,丰富了自己的表现手段。其中,最盛行的是“意识流”(这里指形式技巧,不是指流派,作为流派,它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已不复存在了)。对于“意识流”的借鉴,毁誉不一。笔者认为,既然是借鉴和探索,成功者固然可喜,简单的模仿和照搬也在所难免,不必大加挞伐。倘若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新时期的小说创作,总结那些成功的经验,实事求是地吸收一切对我们真正有用的外国的东西,对发展我们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叶廷芳先生的《现实主义有“边”吗?》一文(《光明日报》1987年12月27日)对现实主义的概念作了历史的辩证的论述,认为它既是“无边”的,又是有“边”的。这对我们深刻理解现实主义的概念很有启发。但是,叶文提到“作为创作方法而最后定型的现实主义(主要是批判现实主义),其最大贡献是推翻了以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都遵从的不写丑恶的陈规,而把丑恶作为主要描写内容,它也摒除了过去偏重写伟大人物的习尚,把目光转向下层人物或‘小人物’。在人物描写上重点不再突出主人公,而强调‘人情风俗史’。这就使文艺创作的题材范围大为扩展。”这样,叶文就在肯定现实主义的同时,对其它创作方法和文学流派,比如浪漫主义,作了不恰当的评价。本文不揣冒昧,愿就此问题就教于叶廷芳先生。叶廷芳先生的《现实主义有“边”吗?》一文(《光明日报》1987年12月27日)对现实主义的概念作了历史的辩证的论述,认为它既是“无边”的,又是有“边”的。这对我们深刻理解现实主义的概念很有启发。但是,叶文提到“作为创作方法而最后定型的现实主义(主要是批判现实主义),其最大贡献是推翻了以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都遵从的不写丑恶的陈规,而把丑恶作为主要描写内容;它也摒除了过去偏重写伟大人物的习尚,把目光转向下层人物或‘小  相似文献   
3.
“拱顶式”人物──读《安娜·卡列尼娜》杨爱唐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问世一个多世纪了。它以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赢得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赞美之声不绝于耳,但对它的结构艺术却不无微辞。法国作家布尔热批评它和另一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缺乏结构”①,美国小...  相似文献   
4.
梦是人们精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古今中外文学作品里也常常出现梦幻意境的描写。梦是什么东西?人们为什么要研究它,描写它呢?从心理学,医学的角度看,梦是“不规则的反应的产物或物理刺激所引起的心理现象”,是“醒时心理活动的残余”,是人们的某种愿望的满足。心理学家、医学家研究梦是为研究神经病作准备,在他们看来,梦的构造和神经病症候的构造非常相似。那么,文学家为什么要在作品里写梦?文学作品里描写的梦境与心理学家对梦的分析有什么不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本文试图通过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斗与和平》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麦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亚笔下恶女人形象中最有特色的一个。如果仅仅把她看成一个天性狠毒、残忍的恶人,如同剧中三个作恶的女巫一样,那是对这个形象的一种误解。她是一个女人,除了邪恶的一面以外,也有女人柔弱的一面。在帮助丈夫篡位的过程中,她表现出坚强的意志、镇静的头脑、非凡的才能与魄力,说明悲剧毁灭的正是一个卓越的、真正伟大的女性。一些评论家对麦克白夫人指责过多,将麦克白的弑君篡位的罪过归罪于夫人的影响,这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6.
萨特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界的一位文化巨人,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领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迫使他从战前的个人主义转向反纳粹主义,并以笔为武器,投身到反法西斯的斗争中去。萨特与其他存在主义者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通过哲学著作,而且运用各种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和个人感受。他在二次大战期间的创作,固然无不打上存在主义思想烙印,但却作了正义的召唤,揭露了法西斯主义,而且富有强烈的战斗性和艺术感染力,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