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勺飘香     
如果你到了北京延庆永宁镇,一定要吃一种当地的特色美食火勺,走在永宁街上猛一看这两字误以为是卖什么炒菜用的铁家伙呢。当你走进卖火勺的门脸进去一看——嘿,这不就是咱们吃的火烧吗?永宁当地为什么叫火勺,至今也没有一准确的说法。延庆永宁东街赵云龙夫妇就有一手制作火勺的好手艺。老话儿说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赵云龙夫妇经营的店不大,可早上顾客盈门座无虚席,  相似文献   
2.
无意中的一句话竟然实现了几十年的一个宿愿。这事儿就发生在延庆永宁镇古城刘永珍和他结婚66年的老伴儿钱淑兰身上。
  老人刘永珍今年83岁,1948年与钱淑兰结为夫妇。那年刘永珍17岁,钱淑兰20岁。当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俩人从没有见过面,请亲戚邻居吃了顿饭,也没置办什么像样的衣物就成了家。结婚没几天解放军就进入了永宁城,刘永珍应征入伍,随同解放军南征北战,多次立功受奖。解放后,刘永珍又奉命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抗美援朝那三年一次也没跟家里联系过。钱淑兰守着儿女,一个人撑着家,下地干活,即使吃了上顿没下顿,她也没有动过改嫁的念头。”回国后刘永珍念念不忘老家的妻子儿女,执意复员。1958年,钱淑兰等来了离家十载的丈夫,从此刘永珍再也没离开过家。由于种种原因,他与钱淑兰的七个孩子只存活了两个。  相似文献   
3.
初次见到高永堂老爷子,在他具有北方特色的小四合院一明两暗的正屋。想不到,屋的正中一幅八联苍劲有力,工整饱满的书法作品《弟子规》挂在中间,侧面墙上则挂满了牡丹图。满屋的书画作品透着老人家深厚的书画功底,更透着他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大城市中的小故事。来自河南周口李大庄村的李继林、侯新爱夫妇今年不到40岁,到北京清源农产品公司打工已有好几年了。夫妇俩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便民菜店为附近居民提供来自各地的新鲜蔬菜及水果。菜店不大,可蔬菜水果种类却不少。每天早7点开始上货,到晚上10点才关门。菜店总是人来人往,中午只能倒班休息。  相似文献   
5.
家住延庆县永宁镇盛世营村的唐秋云,1983年从清华工艺美院美术系毕业,那年她才19岁,一次意外导致腰椎扭伤.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做不了农活的唐秋云成了家里的废人,在她的拖累下,她家也成了村里的特困户。人生的转折往往在不经意间。  相似文献   
6.
7.
山村铁匠     
沿着两山夹一谷的一条公路,顺着小河在通往延庆珍珠泉乡水泉子村的路上,在寒冷的冬季阳光照射下,小河结冰的冰面看上去犹如一条银色的长链在山间盘绕.沿着山谷顺着长链就把我们带到了老铁匠王玉孝的家里.  相似文献   
8.
正位于西城区的北长街南起西华门大街,北至景山前街,因地处紫禁城西华门外之北而得名。街内有福佑寺、万寿兴隆寺、昭显庙、静默庙等众多古迹。1965年将福祐寺、庆丰司、关家胡同并入,合称北长街。这里是皇城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北长街游玩,当你沉浸在众多寺庙古老街道的同时,会被一个不大的两侧挂满京剧脸谱的小门脸所吸引,抬头看到的"别古斋"的  相似文献   
9.
远去的皮影     
杨荣兴 《北京纪事》2014,(11):F0002-F0002
制作皮影的老艺人胡长友今年已80岁了,家住平谷区胡庄村。对我们的到来老人很高兴,把皮影的整个制作过程刮毛、描样、雕镂、着色、熨平、上油、订缀等跟我们详细地解说了一遍。整套制作技艺看似简单,实则细致复杂,没有几年是学不来真技术的。制作皮影是胡长友家祖传的手艺,已有三代,他从小就跟父亲学习皮影制作技术,干了一辈子的皮影制作。他的皮影在平谷十里八乡享有直誉。  相似文献   
10.
南关竹马     
马年说马,今天我们来说说延庆永宁镇南关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关竹马,以及它的传承制作人沈迎。老爷子今年84岁,是个老实巴交的地道农民,面色红润,耳不聋,记忆力非常好。老人跟我们侃侃而谈,跑竹马为了纪念民族团结友好的使者王昭君而创,因其悠久的历史、动人的传说和丰富的表演形式,深受大众的喜爱。跑竹马表现的是“王昭君出塞”远嫁异乡时路上的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